中医护理在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PPT课件.ppt

中医护理在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中风的病因 1.病因:中风病因多样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原因。70%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②高血压是中风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患者有98.2%有高血压。③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④心脏病如心内膜炎、风心病等。⑤中风患者有54.1%有糖尿病。⑥高粘人群67.3%,而吸烟又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 第八页,共四十六页。 * 三.脑卒中的分类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不包括TIA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九页,共四十六页。 * 中风流行病学特点特点 具有起病急、病程长、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易复发的特点。据国内权威机构调查北方9个城市发病明显高于南方,我国中风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发病率170.85∕10万,男:女=3:2:;死亡率:23.4%;致残率78.4%;3年内复发率43%。患病者中高血压98.2%;高血脂73.6%;高血粘人群67.3%;高血糖54.1%。因此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以及复发率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十页,共四十六页。 * 中风的临床表现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失语或语言謇涩、 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 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 4.诊断 头颅CT、脑部B超,脑血管造影等。 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 * 5.治疗 脑出血前6小时最重要,72小时内要减少搬动,防止加重出血。脑出血急性期根据病情可采取手术治疗和内科治疗。内科一般治疗:卧床制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头部降温;调整血压;降低颅内压;补充热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并发症。缺血性脑中风根据其梗塞的部位、病变大小、可能病因、全身状况及就诊时间不同选择药物。 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 * 恢复期(1~3月、3~6月、6月~2年 康复目标:(远期目标) 包括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 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 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适时应用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重视心理、社会及家庭环境改造,使患者重返社会。 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 康复目标 学习和使用代偿性技术 手杖 步行器 轮椅 支具 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 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 四.康复治疗 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技术包括 物理治疗(各种促进技术) 作业治疗 语言治疗 心理治疗 矫形支具 理疗 传统康复治疗 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 五.护理 一般护理:病室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清新,避免烟尘及噪音刺激,限制陪伴探视。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防止压疮的发生。 中医优质护理服务。 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根据病情可给予新鲜蔬菜、水果等,防止发生便秘。 昏迷和吞咽障碍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 * 情志护理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 药物护理 服用中药后及时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观察血压、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变化。 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 * 康复护理 1. 良肢位的摆放 2.偏瘫肢体功能锻炼 3.吞咽功能锻炼 4.语言训练 5.膀光功能训练 6.翻身、坐、站、行走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针刺疗法:针刺疗法:针刺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金属制成的针,运用各种手法刺入人体不同部位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广泛应用临床各科。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 * 中药熏蒸 是借热力和药物的作用,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功效.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 * 药蜡疗 药蜡疗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蜡的持续热疗和中药的协同作用以达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功效。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 拔罐疗法 概念:利用罐内的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造成瘀血现象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 耳穴压丸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