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古文文化常识解读与增分专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2022届高考古文文化常识解读与增分专练 考点: 1. 《明史·杨涟传(节选)》 2. 黄宗羲《王讷如使君传》 3. 《明史·翁大立传(节选)》 4. 《史记·五帝本纪(节选)》 5. 《周书·长孙俭传(节选)》 【考点研究】 古代文化常识分为天文历法、官职典制、礼俗礼仪、姓氏称谓、文化典籍等几大类。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积累。 一、强化记忆,掌握识记技巧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这种考查方式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考生备考是十分必要的。 1.一线穿珠法 不计其数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如果有一根线将它们穿起来,就能使其系统化。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如记忆古代文化常识中的人物称谓,可以以人物姓名为一条线,穿起人物的字、号、谥号、特殊称谓等全部称谓。 如李白的称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归类联想法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要进行必要的归类联想,即由一点展开相似或相反的相关联想。 如识记科举制度这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联想到汉代实行察举征辟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明朝正式将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像这样把与科举制相关的知识归纳整理,方便记忆。 二、立足教材,紧扣教材 高考中对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考查大多与教材内容相关,很多考查点都能从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中找到关联。对教材中涉及的文言文、古诗词课文及其注释,课文作者简介及其作品介绍等,需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立足教材,紧扣教材,是我们做好复习备考的关键。 三、加强针对性训练 古代文化常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与灵活运用。可制作小卡片,强化记忆;也可同学间互相出题,互相考查,提高解题能力等。另外,对于平时做过的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练习题,尤其是那些做错的题,注意把它们收集、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如果从高一、高二做起,到高三一直积累下来,高考备考时就轻松多了。 【考题对接】 一、《明史·杨涟传(节选)》 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举廉吏第一,擢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见。涟偕诸给事、御史走谒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趣从哲问安。从哲曰:“帝讳疾。即问,左右不敢传。”涟曰:“昔文潞公问宋仁宗疾,内侍不肯言。潞公曰:‘天子起居,汝曹不令宰相知,将毋有他志,速下中书行法。’公诚日三问,不必见,亦不必上知,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越二日,从哲始率廷臣入问。及帝疾亟,太子尚踌躇宫门外。涟、光斗遣人语东宫伴读王安:“帝疾甚,不召太子,非帝意。当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太子深纳之。 八月丙午朔,光宗嗣位。越四日,不豫。都人喧言郑贵妃进美姬八人,又使中官崔文升投以利剂,帝一昼夜三四十起。是时贵妃据乾清宫,与帝所宠李选侍相结。而帝果趣礼部封贵妃为皇太后。涟遂劾崔文升用药无状,请推问之。且曰:“外廷流言,谓陛下兴居无节,侍御蛊惑。必文升籍口以掩其用药之奸,罪不容死。至贵妃封号,尤乖典常。尊以嫡母,若大行皇后何?尊以生母,若本生太后何?请亟寝前命。”疏上,越三日,帝召见大臣。众谓涟疏忤旨,必廷杖,嘱从哲为解。从哲劝涟引罪,涟抗声曰:“死即死耳,涟何罪?”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九月乙亥朔,昧爽,帝崩。熹宗即位。 天启二年,擢太常少卿。明年冬,拜左金都御史。又明年春,进左副都御史。是时魏忠贤已用事,群小附之,惮众正盈朝,不敢大肆。涟益与左光斗、魏大中辈激扬讽议,务植善类,抑憸邪。忠贤及其党衔次骨,遂兴汪文言狱,将罗织诸人。事虽获解,然正人势日危。涟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忠贤初闻疏,惧甚。遂令魏广微调旨切责涟。涟愈愤,拟对仗复劾之。忠贤诇知,遏帝不御朝者三日。自是,忠贤日谋杀涟。五年,其党大理丞徐大化劾涟、光斗党同伐异,招权纳贿,命逮文言下狱鞠之。许显纯严鞠文言,使引涟纳熊廷弼贿。文言至死不承。显纯乃自为狱词,坐涟赃二万,遂逮涟。比下诏狱,显纯酷法拷讯,体无完肤。其年七月遂于夜中毙之,年五十四。 涟素贫,产入官不及千金。征赃令急,乡人竞出赀助之,下至卖菜佣亦为输助。崇祯初,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古代官职任免常用语。“拜”指授予官职,“擢”“进”都指提升官职,“转”则指转任、调动官职。 B.“不豫”,避讳语,天子有病称“不豫”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