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教程课件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pptVIP

西方文论教程课件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 教学重点:启蒙主义的概念;维科、卢梭、狄德罗、莱辛的文论思想 教学难点:启蒙主义;原始思维;诗与画 3课时 授课大纲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法国启蒙主义文论 第三节 德国启蒙主义文论 第一节 概述 关于“启蒙” 所谓“启蒙”(Enlightenment),原意为“照亮”或“启迪”,“启蒙运动”即“光明观念”的运动,或称思想解放的运动。福柯曾针对康德《何为启蒙》一文,对“启蒙”做了深入的分析,在他看来: “启蒙”因此不仅是个人用来保证自己思想自由的过程。当对理性的普遍使用、自由使用和公开使用相互重叠时,便有“启蒙”[1] [1] 福柯:《何为启蒙》,杜小真编选:《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第532页。 启蒙主义 从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启蒙运动就是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及其先驱们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主义文艺理论是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欧洲当时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新文艺的呼唤。启蒙主义者顺应当时的社会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哲学的思想成果,建立了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高昂战斗热情的启蒙主义文艺理论。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 培根(F. Bacon,1561-1626)作为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总结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成就,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强调观察和实验的归纳方法,肯定认识的实践功能。把人类知解力分为记忆、想象和理智这三种活动。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继承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思想,建立了自己的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体系。他指出,人的认识本身是一张“白纸”,在它的上面没有任何标记,没有任何观念,“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1] [1] 转引自《西方哲学史》上册,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63页。 洛克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所作的辩护,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 代表人物 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卢梭等人 德国 前期 高特舍特(Gottsched,1700-1766),奥皮茨(M.Opitz,1597-1639),波特玛(Bodmer,1698-1783)和布莱丁格(Breitinger,1701-1776) 后期 莱辛、歌德和席勒 维科(Giambattiata Vico,1668-1744)。维柯是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近代社会科学的创始人。 《新科学》(1725)全名为《关于各 《新科学》在文论上的贡献 一、对“原始思维”的卓越分析,提出荷马史诗的作者是整个希腊民族,对诗歌、文学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在维柯看来,原始人天性之中就具有着诗的本性。诗的真正起源,要在诗性智能的萌芽中去寻找,而这一诗性智能也被维柯视作是世界之中的“最初的智能” 二、进一步开拓和发展了想象的理论 第二节 法国启蒙主义文论 一、伏尔泰 二、卢梭 三、狄德罗 一、伏尔泰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真名弗·马·阿卢埃(Francois Marie Arouet),“伏尔泰”是1918年创作悲剧《俄狄浦斯王》之后一直使用的笔名 代表性的悲剧作品有《布鲁图》(1730)《查伊尔》(1732)、《凯撒之死》(1732)和《穆罕默德》(1742)等,及以史诗《亨利亚特》(1728)。反映伏尔泰文论思想的著作主要有《论史诗》(1727)、《英国通信》(1733)等 关于“史诗” 史诗的定义:“就史诗本身来看,它是一种用诗体写成的关于英雄冒险事迹的叙述。”[1] [1] 伏尔泰《论史诗》,马奇主编《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75页。 史诗同悲剧的不同 时空限制不同、主人公的类型与数量不同。 史诗同民族 史诗之为史诗,在于它深刻地反映或体现了世界各民族的共性或普遍性,任何有意义的东西都属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同时代、不同民族创作的史诗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谁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它各种艺术,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1] [1] 伏尔泰《论史诗》,《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泽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320页。 伏尔泰与古典主义文论 提倡得体、合宜、合度、合体的古典主义传统。认为悲剧必须遵守“三一律”。 “三一律”主要是在防止悲剧作品不近情理:要求情节一致是“因为人的精神无法同时接受几样东西”;要求地点一致是“因为一个单层的行动不能同时在几个地点发生。”[1]要求时间一致是因为只有决定性的时刻才会有趣味。 [1] 《俄狄浦斯王·前言》,《伏尔泰全集》第2卷,1865年巴黎版,第49页。

文档评论(0)

155****4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