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教程课件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pptVIP

西方文论教程课件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 教学重点: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的特征;康德对艺术和美的规定;康德论天才;康德论审美意象;歌德论“世界文学”;席勒关于审美外观及其游戏说;素朴诗与感伤诗的基本特;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论和艺术分类论;黑格尔性格与环境关系的学说;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教学难点:康德对艺术和美的规定;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论和艺术分类论 4课时 授课大纲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康德 第三节 歌德 第四节 席勒 第五节 黑格尔 第一节 概述 所谓德国古典时期文论就是指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流行于德国的文艺理论。之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为德国文化的古典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在德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等等知识分子都把古希腊文化作为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想范型来尊崇,所以历史学家、文化史家、哲学史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等等历史编纂者就把这个历史时期称为“德国古典时期”。 德国古代美学产生于18世纪后期(以1790年康德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出版为起点)至19世纪中期(以1838年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出版为尾声),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谢林、席勒、歌德,到黑格尔集大成,而以费尔巴哈为终结的德国美学流派。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的特征 第一,以唯心主义为主要倾向及其抽象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第二,以综合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美学和文论为目标。 第三,由浪漫主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 第四,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从康德到黑格尔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表现为两个趋势,一是由主观唯心主义逐步过渡为客观唯心主义,另一是由外在的辩证法逐步发展为内在的辩证法。 第二节 康德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判断力批判》(1790),《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 。 一、哲学美学体系 二、美的艺术 三、天才与审美意象 一、哲学美学体系 康德哲学 世界有为现象界、物自体两部分,人的感性(Sinnlichkeit)和知性(Verstand)能力只能把握现象界,无法达到物自体即本体世界,那是只能靠理性(Vernuft)去信仰的彼岸世界。在本体论上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二元论,即把世界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存在的“现象界”和“物自体”,和不可知论,即认为人的认识只可能达到现象界,而物自体是不可知的。 在认识论上,康德认为人的认识是人的感性范畴(时间、空间)和知性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单一性,多复性,总体性;实体与属性,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可能与不可能,存在与不存在,必然与偶然等十二个范畴)等先验范畴对现象界整理的结果,因而完成了他所谓的“哥白尼式革命”,强调了认识的主体性,却忽视了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决定作用。因此,康德的认识论也就是一种先验唯心主义认识论。 《判断力批判》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 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了填补这个鸿沟,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康德从心理学对人类心灵的知、情、意三个层面加以思索,认为人的认识(知)对应着现象世界,意志(意)对应着本体世界,而情感则可以充当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从而去沟通现象界和物自体。因此,对应着情感就建立起了他的美学和目的论,这两者关涉到情感的判断力,他因此写下了《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详解 判断力一般是把特殊包涵在普遍之下来思维的机能。判断力分为两种。一是规定的判断力,它是分辨某一特殊事物是否属于一普遍规律的能力。另一是反思的判断力,它是从既定的特殊去寻找普遍规律的能力。反思判断力包含了审美判断力和审目的判断力。它的运用就形成了两种判断。从情感上感觉到事物的形式符合我们的认识功能(知性和想象力),这就是审美判断;从概念上认识到事物的形式符合它们自己的目的,因而显得是“完善的”,这就是审目的判断。因此,康德的美学主要是对审美判断力及其对象——美的分析。 康德论美和审美判断 其一,审美判断完全不关系到功利目的,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自由快感,这就形成了美的无功利性。其二,审美判断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这就形成了美的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其三,审美判断是纯形式的主观合目的性的,这就形成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其四,审美判断是不依赖概念的必然产生的快感,这就形成了美的无概念的必然令人愉快性。康德就这样揭示了美和审美判断的矛盾性质,规定了美和审美判断的纯形式性,无功利性,无目的性,无概念性及其自由性,合目的性,普遍有效性和必然愉快性。 二、美的艺术 康德文论的基本命题: 一、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二、美的艺术包含审美判断的特点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艺术的特征在于 1、艺术不是自然。 “正当地说来,人们只能把通过自由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4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