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 ① 软沉积变形常局限于一定层位或一定岩层中,如果一强烈变形层夹于整套变形轻微岩系中,说明个别层是软沉积变形的结果。 ② 软沉积变形常局限于沉积盆地中一定地段,如沉积盆地边缘,大隆起边缘 ③ 软沉积变形主要是重力作用的结果,一般不显示构造应力造成的构造定向性 第三章 褶皱 一、褶皱几何要素: 1. 核:褶皱的中心部分 2. 翼:褶皱中心两侧圆弧状的部分 3. 拐点:相邻背形和向形共用翼的褶皱面常呈“S”型弯曲,褶皱面相交凸向的转折点叫拐点。 4. 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指两翼上拐点的切线的夹角。 5. 转折端:褶皱面上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转折部分 6. 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7. 脊线和槽线:同一褶皱面上背形最高占的连线叫脊线,沿向形最低点的连线为槽线,脊线中最高点表示褶皱隆起部位,叫高点,脊线中最低部位叫轴陷。 8. 轴面:各相邻褶皱面枢纽连成的面叫轴面。 轴迹:轴面与地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 褶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平行自身移 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条直线称为褶轴。 二、褶皱在正交剖面上的表现 (一)转折端的形态(图示) 1. 圆弧褶皱 2. 尖棱褶皱 3. 箱状褶皱 4. 挠曲 (二)翼间角大小(图示): 1. 平缓褶皱:120°<α<180° 2. 开启褶皱:70°<α<120° 3. 中常褶皱:30°<α<70° 4. 紧闭褶皱:5°<α<30° 5. 等斜褶皱:0°<α<5° (三)轴面产状(图示): 1. 直立褶皱 2. 斜歪褶皱 3. 倒转褶皱 4. 平卧褶皱 5. 翻卷褶皱 (四)褶皱的对称性 1. 对称褶皱 2. 不对称褶皱 褶皱两翼发育从属褶皱,由一翼长一翼短的不对称褶皱组成。从属褶皱轴面的倾倒方向为倒向。在背斜左翼,如果从属褶皱是右行倒向或顺时针倒向,从属褶皱为“Z”型,在右翼,从属褶皱倒向为左行倒向或逆时针倒向,为“S”型。 三、褶皱的形态分类 (一)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和几何关系的分类 1. 平行褶皱:褶皱面作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各部分一致,故又称等厚褶皱,弯曲的各层具有相同的曲率中心,故又称同心褶皱,由中心向外,曲率半径逐渐增大,曲率变小,岩层变平缓:向核部曲率逐渐变大。 2. 相似褶皱: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做相似弯曲,各面具有相同的曲率,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褶皱形态不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层的厚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两翼薄转折端增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各部位保持一致。 平行和相似褶皱都是协调式褶皱,无规律的是不协调式褶皱—底辟构造。 3. 底辟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泥质岩层等),刺穿变形软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如果底辟核由岩盐类组成,则称为盐丘构造。(底辟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 (二)兰姆赛的褶皱形态分类: 等斜线是褶皱正交剖面上层的上、下界面相同倾斜点的连线。 兰姆赛分类: I类: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内弧倾斜度大于外弧倾斜度 IA类 IB类平行褶皱 IC类 Ⅱ类:等斜线平行且等长,曲率相等(相似褶皱) Ⅲ类:等斜线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典型的顶厚褶皱。 四、褶皱的组合方式: (一)阿尔卑斯式褶皱 1. 基本特点: ① 一系列线状结构呈线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 ② 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 ③ 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 2. 复背斜和复向斜是一个两翼被一系列次级褶皱复杂化的大型褶皱构造,在一平面上观察,如果中央部位次级褶皱的地层老于两侧次级褶皱的地层,则称复背斜。如果中央部位次级褶皱的地层新于两侧次级褶皱的地层,则称复向斜。 扇形复背斜 倒扇形复背斜 倒扇形复向斜 扇形复向斜 (二)侏罗山式褶皱(过渡褶皱) 1. 隔挡式: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特征是背斜紧闭且发育完整,两背斜之间的向斜开阔平缓。 2. 隔槽式: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特征是向斜紧闭且发育完整,两向斜之间的背斜开阔平缓,常呈箱状。 (三)日尔曼式(断续褶皱) 五、褶皱的成因分析 (一)纵弯褶皱作用及形成褶皱的特点:岩层受顺层挤压力作用而形成的褶皱,地壳中的水平运动是这种作用的地质条件。 多层岩层在纵弯褶皱作用下发生的弯滑作用,相邻的岩层间的滑动方向为各相邻上层相对向背斜转折端滑动,下层相对向相邻向斜转折端滑动。而弯流作用是层内物质从两翼流向转折端,形成顶厚或相似褶皱。 (二)横弯

文档评论(0)

157****0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