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三角洲海岸潮沟形态特征研究.docVIP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三角洲海岸潮沟形态特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三角洲海岸潮沟形态特征研究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采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三角洲海岸潮沟形态特征研究 1 M=∑(2) 4 文2:采用倒装技术进行吸收塔塔体安装 9 一、概况 10 二、吸收塔提升荷载计算及机具选择 10 1.最大荷载计算 10 2.提升机具选择及数量确定 10 三、吸收塔提升施工工艺简介 11 3.塔身安装要点 12 四、倒装法施工优点: 13 参考文摘引言: 14 原创性声明(模板) 15 文章致谢(模板) 15 正文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三角洲海岸潮沟形态特征研究 文1:采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三角洲海岸潮沟形态特征研究 潮沟是指由于海洋潮汐动力作用而形成的发育在潮滩上的潮汐水道[1],是潮滩上最活跃的微地貌单元。潮沟主要分布在河口、海湾、平原海岸等类型的潮滩[2,3]上,多表现为树枝状、平行状的形态结构[4,5]。邵虚生等[6]将潮沟分为4种类型并对其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沈永明等[7]分析了江苏东台盐沼植被对潮沟地貌特征的影响;陈才俊等[8]研究了苏中潮滩围垦致使海堤外迁对潮沟发育的影响特征分析;吴德力等[9]分析了江苏中部海岸潮沟形态特征及滩涂围垦活动明显地抑制了潮沟发育等的影影响;时海东[10]等分析了潮沟形态对滩涂围垦的响应;骆梦等[11]开展了潮沟系统与水文连通特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文连通强度受潮沟形态及地形地貌特征显著影响;于小娟等[12]利用7期SPOT影像对黄河三角洲潮沟的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及连通性进行了研究。 近40a来,随着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增强,特别是人工岸线的构筑和潮滩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潮沟的完整体系结构。许多学者对黄河三角洲潮沟发育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而结合潮滩围垦、填海养殖、河流入海改道等人为活动,特别是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潮沟形态特征的研究很少。 本文选用5个时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提取黄河三角洲海岸的潮滩和潮沟等信息,通过统计分析该区潮沟的个数、长度、密度、分汊率、曲率以及位移变化等参数,定量分析该区潮滩时空变化和潮沟的形态变化、摆动特征、发育状况及其演变,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研究区概况 黄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其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多为禾本科和菊科草本植物。黄河三角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的发育演变过程[13,14]。据记载[15],黄河入海通道受人为干扰影响多次改道入海,于2007年才形成了现行的黄河。 鉴于本研究时间尺度长、空间跨度大的现实情况,以及难以避免因潮位而引起的影像误差,因此,参考年内多期卫星遥感数据中当年最小潮位影像作为主影像,研究区陆域边界提取以1976年影像为基础、海域边界提取以多年最远水边线影像为准。选取以现行黄河入海口、黄河故道为中心的区域作为研究区,其南起宋春荣沟北至刁口乡老挑河入海口,面积约2100km2(图1) 图1研究区空间范围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遥感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和美国地质勘探局(表1)。选择1976年—1977年MSS数据,时间分辨率18d,空间分辨率60m;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TM/ETM+、OLI数据,时间分辨率16d,空间分辨率30m。使用遥感软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投影变换和几何精校正等。 根据卫星过境时间和对应时刻潮高信息(表1),综合考虑潮水涨落快、潮沟深度浅、无水潮沟辨识难等特点,统一选择5个时期潮高为76~88cm的遥感影像为基准影像,结合其他潮高影像,组成一个完整潮期时序影像数据,采用多潮时分段复合法在GIS软件中目视解译提取潮沟。解译结果验证方面,一是使用2016年GF系列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高分影像对低分影像的验证,二是在2018年5月进行了野外验证。结果表明目视解译结果是可信的。 表1主要遥感影像的成像时间及对应时刻潮高 注:东营港潮高基准面为在平均海面下130cm 研究方法 为探讨潮沟在不同区域的形态变化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三个区(图1),Ⅰ区:宋春荣沟—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北门,主要包括副合村—红光屋子养殖区、傅家窝屋子—苏家屋子—郝家屋子农垦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现行黄河入海口两侧部分等;Ⅱ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北门—盐窝屋子渔港北,主要包括孤东油田采油区、北胜和屋子—振东村—一棵树农垦区、三号桩—五号桩—渔窝铺养殖区、东营港区、孤北水库等;Ⅲ区:盐窝屋子渔港北—老挑河入海口,主要包括黄河三角洲自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un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