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医药卫生资料).docVIP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医药卫生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医药卫生资料)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1 1 现有药物的作用和不足 3 2 硬化蛋白抗体 3 3 RANKL拮抗剂 4 4 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 5 5 结语 5 文2: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5 1 针对COPD证状药物——支气管舒张剂 6 2 针对COPD病因药物 7 3 辅助用药 10 4 小结 11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医药卫生资料) 文1: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Wu Xi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a greater development of the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recent ten yea.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ree types of drugs and their research progress in clinic。 Key words osteoporosis; sclerostin antibody; cathepsin K inhibitor; 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 antagonist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病,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在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而形成矿物质流失(demineralization),致使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而呈中空疏松状态,此过程的进展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彼此消长[2] 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一直是药物研发和治疗的两大着眼点。在现有药物中,这两个方面的代表性药物分别为双膦酸盐类药物和甲状旁腺激素。但是,这两类药物均分别存在各自不同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到临床应用。因此,在过去10年中,研究者们仍在积极寻找和开发更为安全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在最近10年内,几种新型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已获得的比较重要的研究进展包括:①单次注射人化硬化蛋白(sclerostin)抗体(一种主要由骨细胞分泌的内生细胞外因子Wnt拮抗物)能够显著增加骨形成标志物并减少骨吸收标志物、短时间内提高骨密度;②口服组织蛋白酶(cathepsin)K抑制剂能持续提高所有骨骼位置的骨密度;③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 RANKL)的抗体能够减少高危妇女的椎骨和髋骨骨折发生率。 1 现有药物的作用和不足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患者的骨密度和强度显著下降、导致易于发生脆性骨折,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患者的病程。这类药物能够与矿化骨骼迅速结合,由此破坏骨吸收过程而逐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尽管减少的大部分是椎骨骨折风险而非髋骨或其他非椎骨骨折风险。但是,因骨吸收和骨形成与骨骼重塑有关,故这类药物的骨吸收抑制作用会迅速减少骨形成和组织更新,这会限制骨密度的提高。此外,骨转换的逐渐减少和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持续作用(甚至在停止服药后仍可持续几年)可能会导致出现下颌骨骨坏死和非典型股骨骨折等长期副作用[3] 除双膦酸盐类药物外,第一种能促进骨形成的药物甲状旁腺激素也已获准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双膦酸盐类药物不同,每日注射甲状旁腺激素在一开始时就能显著提高骨形成标志物、骨转换和骨密度的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与双膦酸盐类药物联合应用(特别是当后者的给药间隔较长时)还会产生一些累加效应。不过,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会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并且能同时观察到骨吸收的增加。此外,也有人担忧其可能有潜在致癌性[4] 因此,在过去10年中,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些更为安全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以期替代或补充双膦酸盐类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