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三十页,共八十二页。 因此,当存在庇古效应时,价格水平下降会引起消费函数和支出函数移动,从而使IS曲线向右移动。IS曲线不断右移将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位置,如图2-10。古典经济学家相信,只要价格能不断降低,庇古效应会推动IS曲线右移,因而可以摆脱凯恩斯陷阱,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 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二页。 凯恩斯效应 和庇古效应都假定价格水平变化通过财富效应引起总需求的变化。所谓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是指财富积累与支出流量之间的关系——个人财富增加将引起支出增加。不过,凯恩斯效应以债券市场上的财富效应为基础,庇古效应以产品市场上的财富效应为基础。凯恩斯效应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庇古效应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凯思斯主义者认为,由于价格下降会打击商业信心,使得个人预期悲观;以庇古效应为基础的经济调整可能有较长的时滞,并且庇古效应的力度可能不足以把IS曲线推进到充分就业水平上与LM曲线相交。所以,不能仅仅依靠庇古效应来作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机制。庇古本人后来也承认,他一直认为他的关于财富效应的分析“是学术上的演习,对澄清思想或许略有用处,但是很少有机会把它放在实际生活的棋盘上来应用”。 *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二页。 3.实际余额效应(realbalance effect) 帕挺金在他的《货币、利息和价格》(1965)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当人们手头持有的货币量(M)一定时,价格下降将使得实际余额(M/P)增加,而实际余额增加既刺激人们增加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支出,也使得人们增加对债券的购买,后者又将使利息率降低,利率降低将刺激私人投资增加。这种价格下降引起消费和投资双向增加的效果称作实际余额效应。 因此,实际余额效应既包括凯恩斯效应又包括庇古效应。根据实际余额效应,价格下降一方面会使得LM曲线右移,另一方面会引起IS曲线右移,这两条曲线的同时移动将使得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帕廷金试图证明,除非货币工资和价格不能向下调整(刚性的),否则经济会稳定在充分就业位置上。但是,凯恩斯主义者坚持认为,实际余额效应不足以保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就像凯恩斯效应或庇古效应不能做到这一点一样。 * 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二页。 4.新古典综合体系概要 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可以用下列4个方程式组成的模型来表示。 与凯恩斯体系相比,新古典综合体系的主要特色是它不但把消费或储蓄看作是收入的函数,而且看作是利率和实际财富的函数,如式(2—28)所示;并且货币需求函数具有更为一般的形式:对实际余额的需求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如式(2—27)所示。 *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二页。 在下列假设条件下,新古典综合体系有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趋势: (1)经济当事人没有货币幻觉; (2)包括货币工资率和利率在内的各种价格都是富有弹性的; (3)经济当事人的预期是静态预期,或价格预期是单位弹性的(即预期将来的价格变化率与当前的价格变化宰相同)。 当抽掉上述一个或几个假设条件时,这个模型就可以得出凯思斯体系的结论。例如,如果货币工资率和(或)利率是粘性的,或者经济当事人的价格预期不是单位弹性的、而是完全无弹性的(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市场上将出现流动偏好陷阱),经济将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位置。 因此,新古典综合体系把古典情形和凯思斯情形综合在一个体系中。 * 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二页。 (三)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当时在伦敦经济学院工作的新西兰工程师菲利普斯在《经济学丛刊》第25卷上发表《186l一1957年联合王国货币工资变化率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一文,该文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测算了1861年到1957年英国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宰之间的变化关系,从中得出一条值得注意的规律:失业和货币工资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反方向变化的稳定关系,或者说,就业量增加(失业率减少)时,货币工资率提高。这种关系可以用图2-11来表示。 * 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二页。 菲利普斯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在英国,1861年到1913年之间,货币工资率可以向上、向下灵活变动,可以在失业率为5%的地方找到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的回归曲线。 菲利普斯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反传统的。因为根据古典学派的理论,劳动的供给和需求都是随着实际工资的变化而变化;货币工资或名义工资如果随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而作同方向变化,就不会影响实际工资,因此,货币工资率变化与就业量(或失业率)之间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但是,现在菲利普斯根据经验研究发现了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 * 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二页。 1960年,利普西在《经济学丛刊》第27卷上发表《1862—195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