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看长生殿(文学教育资料).docVIP

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看长生殿(文学教育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看长生殿(文学教育资料)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看长生殿 1 一、立主脑 1 二、密针线 2 三、减头绪 4 文2: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5 网 /2/ 5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看长生殿(文学教育资料) 文1: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看长生殿 一、立主脑 李渔非常重视戏曲结构,结构就是组织构成的框架,是撑起整篇文章的支架。他所认为的结构就是为了登场演出而安排的故事框架。上台演出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剧本结构要特别讲究,使得整场戏排列紧凑,前后连贯,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上演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和尾声。他提出“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整部剧本结构中,必定有作者的创作主旨。立主脑,就是一篇文章中作者首先要定下主题思路,这是整个结构的交集点、结合点,使整篇文章的结合很自然,不突兀。全篇文章定下主题,一人一事件。那么再多的人物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个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来写,在主要篇目之前出现的文章是在为它作铺垫,渲染氛围,在它之后的文章则是为中心人物和事件作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 《长生殿》主要写的是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曲折的爱情故事。作者受自己出生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还受到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素材加以整理加工,用自己的写作风格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那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呢?他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感情呢?在开篇第一出《传概》中作者便自报家门,交代了自己的创作主旨,点出了作品的大概内容。创作缘起,剧情概要都是在第一出交代的:“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笑人间儿女怅缘,无情耳……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一方面讲的是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另一方面讲了臣忠子孝的感情。以男女爱情为经线,以政治动乱为纬线,构成了一个情节曲折、脉络分明的庞大故事体系。全文的主脑就是在安史之乱背景下李杨的爱情故事,爱情和政治是相互依存的。立主脑是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要交叉在一起,李杨的爱情故事是主线,恰又是由于李杨的爱情导致安史之乱。唐玄宗太宠爱贵妃,整日沉迷于与杨贵妃的游乐当中,信任她的哥哥,导致安禄山起兵造反。前人对这个事情都是持批评的态度,尤其文人墨客多对此加以谴责。无论你多么深厚的感情,那杨贵妃也是红颜祸水,唐玄宗因为她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继而荒废了国家,祸国殃民。但是生在清朝初期思想开放的洪升并没有去批判这种事情,反而是直接面对男女之情,对男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进行赞颂。因此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个爱情与政治相递进的主旨在写。 二、密针线 密针线是指在情节结构上,故事情节前后要呼应,要像缝针线的那样密密麻麻、整整齐齐,一环扣着一环。剧本前面所叙述的内容要为下文的中心内容作铺垫,而后半部分的内容要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 《长生殿》中从作者对情节的安排不难看出,情节结构也是这样相互照应的。整部剧本以第二十五出为界,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刚开始第二出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定情》,紧接着一出就是《贿权》;然后是《春睡》,接着是《楔游》……《舞盘》《密誓》《陷关》《惊变》这些篇目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相互交叉开来,前呼后应,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在政治动乱的背景下发生的,对两人爱情故事的详细描写,杨玉环和她哥哥嚣张气焰的描写,安禄山造反事件的描写,两条主线非常清晰,相互依存,其他人物事件交叉描写,前文埋下伏笔,后文照应前文。李杨二人是以钗盒定情的,李隆基是被杨贵妃的姿色所吸引,然后满足杨玉环享受荣华富贵的欲望,最终他们是希望一起白头偕老永远幸福的,并且想方设法地去巩固他们的爱情,希望能一直这么幸福。中间几出《傍讶》《悻恩》《献发》《复召》都是写的杨贵妃排挤虢国夫人。例如文中“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说的是虢国夫人你这朵花啊,已经开到皇帝那边去了,令人发笑,意味深长,对虢国夫人持有极大的讽刺。“昭阳内,一人独占三千宠,问阿谁能与争雌雄?……恁使娇嗔,藏头露尾,敢别有一段心胸”讲的是皇帝最近对后宫三千美人的宠爱都集中到她一个人身上了,虢国夫人故意娇嗔,吸引皇帝,别有用心。杨贵妃觉得虢国夫人故意在皇上面前表现,所以杨贵妃一再地排挤她。情节结构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在跟进,故事不断地在发展,还出现了虢国夫人这样的人物形象来突显李杨二人这样的主要人物。情节结构一节跟着一节,前后呼应,安排紧凑。整部剧的后半部分作者对李杨爱情的描写就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第二十九出《闻铃》、第三十二出《哭像》、第四十一出《见月》、第四十五出《雨梦》,都写出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文中写道:“别离一向,忽看娇样。

文档评论(0)

code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