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
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考题回放】
(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 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
[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
[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乱,周公率兵平叛。
[3]华颠:头发花白。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答案与解析]
A(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能力。选项错在“幽僻而苍凉”,应为风光无限。另外,这四句并非全是写景)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詩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答案与解析]
D(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错在“诗人”“远离官场”,应是诗人被贬惠州做官;B项,“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属于无中生有,主要表达的是闲适之情;C项,自“周公与管蔡”以下,没有用对仗)
14.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与解析]
答案要点: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我适物自闲”立足物我关系,强调的是一个“适”字,即“我适”则外物自然安闲;“聊乐我所然”则突出面对未必美好的“悠悠”外物,应该内心超脱而自得其乐)
【简析】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苏轼和陶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通过它,我们可以发现苏轼和陶诗的一些重要的特点。
首先,苏轼和陶,关键在于追求一个“悟”字。这是他和陶的根本原因,也是他全部和陶诗的精神实质之所在。苏轼曾经说过:“……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引自苏辙《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在苏轼看来,陶渊明虽然也曾“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但他在黑暗的政治现实面前,终于觉悟,能够毅然辞官,拂袖而去,而不是委顺干禄、自寻烦恼。这使得“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苏辙《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的苏轼确实敬慕不已。“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李贤《和陶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苏轼所“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引自苏辙《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的,也正是这个“悟”字。
正因为如此,苏轼在此诗中谈到自己被贬岭南的境遇时,不仅毫无悲戚,反而表现出对于远离政治黑暗、身心得以解脱的由衷庆幸和巨大欣喜。
苏轼和陶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努力追求陶诗的古朴平淡之风。我们看此诗的风格,确实与诗人杭密徐湖时期那种纵笔快意、汪洋恣肆、俳谐怒骂、奇气纵横、隶事用典、以文为诗的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假雕饰,没有华丽的词藻,感情朴实真挚,格调清新明快,画面宁静悠远。然而,这种“平淡”,并不是梅尧臣那种“淡得往往没有味”(钱钟书《宋诗选注》)之“淡”,而是一种炉火纯青、自然入妙的境界。苏轼在《与侄书》中曾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可见苏轼晚年和陶诗中所追求的“平淡”,乃是“绚烂之极”的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苏轼和陶,虽然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重要的相似之处,但只不过求总的风貌与陶相近而已,并不是每一首诗都“置之陶集,几不可辨”(纪昀评《和陶贫士》之二语),更不是句句逼真渊明。
【名师精讲】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数量并不多,其意蕴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作文写作备考:直面现实 理性抉择 写作指导.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从高考作文探析素材选用的 维度路径.docx
- 中考作文写作备考:“××,我想对您说说心里话” 写作指导.docx
-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笔下珠玑迷人眼, 文采飞扬酿佳篇.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如何使考场作文写出新意.docx
-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备考:中考文言文断句类试题 解题策略与模拟训练.docx
-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说明文阅读答题 要点阐释及最新试题演练.docx
-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辛弃疾三首词 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docx
- 2022年6月浙江语文高考 参考答案.docx
- 中考作文写作备考:自然与想象 主题作文写作指导.docx
- 2022年6月浙江英语高考卷--语法填空阅读难度有提高.docx
-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2022年高考作文全国乙卷教师下水作文展示.docx
- 2022高考英语新高考I卷 读后续写解读及参考答案.docx
- 2022高考英语新高考I卷 应用文写作解读及参考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学案.docx
- 2023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 2022全国高考7套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与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