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综合知识》 考试大纲.docxVIP

《文学综合知识》 考试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综合知识》 考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有所认识,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性把握,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的认识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评析能力以及个人审美素养。 二、考查范围 (一)总论 1.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 2.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3.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二)第一编(第一个十年)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4.现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5.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6.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7.《呐喊》与《彷徨》。 8.《野草》与《朝花夕拾》。 9.“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1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12.郭沫若与《女神》。 13.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14.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15.《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6.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17.“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18.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19.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20.民国旧派文学的转化。 (三)第二编(第二个十年) 1.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2.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 3.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4.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5.老舍与“京味小说”。 6.巴金的小说创作。 7.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 8.左翼小说。 9.京派与海派文学。 10.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11.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12.《故事新编》。 13.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4.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15.《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四)第三编(第三个十年) 1.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胡风等人的理论批评。 4.赵树理的文学创作。 5.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6.张爱玲的小说。 7.钱钟书的《围城》。 8.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主题。 9.七月派诗人、“中国新诗派”的创作。 10.报告文学的勃兴。 11.小品散文的多样风姿。 12.陈白尘的戏剧创作。 (五)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 1.毛泽东文艺思想。 2.50-70年的文艺批评和批判运动。 3.“双百方针”与文学的政治化倾向。 4. 诗人的艺术困境。 5.农村小说《创业史》等。 6.《保卫延安》《红旗谱》《红日》等革命历史小说。 7.《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8.历史小说《李自成》。 9.《三家巷》及其评价。 10.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11.“百花文学”。 12.贺敬之、郭小川的的政治抒情诗。 13.话剧创作及老舍的《茶馆》。 14.“文革”文学的发生过程及其特征。 15.“革命样板戏”。 16.丰子恺、穆旦、牛汉、无名氏等人的“地下创作”。 17.“天安门诗歌”。 (六)下编(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1.思想解放潮流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2.新启蒙下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 3.多元形态的文学话语与写作立场。 4.伤痕文学。 5.反思文学。 6.改革文学。 7.寻根文学。 8.先锋文学。 9.现代派小说。 10.新写实文学。 11.新生代小说。 12.王朔、王小波等人的小说。 13.新时期诗歌思潮:“归来者”的诗歌,“朦胧诗”,新生代诗歌。 14.新时期的散文:报告文学,反思性散文,文化散文。 15.巴金《随想录》的文学史意义。 16.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17.九十年代以来文学文学发展的动向。 (七)写作能力    1.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2.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3.具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4.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性质与考试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近代等六个文学史时期,包括诗歌、辞赋、散文、骈文、词曲、戏剧、小说等多种体裁和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嬗变和文艺思潮。这些内容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重点掌握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了解掌握中国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艺思潮、文学走向,及其各不相同的文体、风格与流派,以便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