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上节课内容要点;内容提纲;地幔的地球化学组成;地幔的结构 ;根据Vp及Vs波速分布,可将地幔分为三层,这是原始地幔进一步分异演化的结果 1.上地幔:深度约从10km到400km,其质量约占地球的10%,主要由橄榄石及辉石组成。根据地震剖面,上地幔又可分为坚硬的外壳(岩石圈的下部)及下伏的部分熔融的软流圈。上地幔的地质样品是由构造作用如洋壳(蛇绿岩)仰冲或特殊的火山作用(如金伯利岩和碱性玄武岩喷发)带至地表;2.过渡带:有时也作为上地幔的一部分。从400km到670km深处,其质量占地球的7.5%。进入过渡带,P波及S波的波速显著增加,岩石密度及导电性明显增长,显示该层范围内地幔物质的性质发生明显改变。硅酸盐的矿物结构产生相变,橄榄石在400km处矿物结构转变为尖晶石结构;近700km时又从尖晶石结构转变为钙钛矿结构;3.下地幔:深度由670km至2900km,其质量约占地球的49%。根据地震波速较规则,显示下地幔的组成较上地幔均一。矿物物理实验支持下地幔可能由Mg、Si、O和Fe组成,具有钙钛矿(CaTiO3)晶体构造,称之为镁硅酸盐的钙钛矿(Mg、Fe)SiO3结构,形成于很高压力(即20 GPa)。此外,伴随镁方铁矿(Mg、Fe)O,Si、Fe及O相对于上地幔更为富集 ;地 幔 地 震 剖 面 及 随 深 度 矿 物 的 相 变 ;由于我们还无法直接获取深部地幔的样品,所以目前对深部地幔的成分的估计是建立在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和地球物理观测基础上的模型。 ;(1)地幔岩模型 ★模型1-橄榄岩地幔岩模型Pyrolite model: Ringwood(1962) 提出可以用模式橄榄岩(3份橄榄岩+1份玄武岩)代表整个地幔的成分(地幔岩Pyrolite),根据高温高压实验成果提出一个完整的橄榄岩相转变系列,可以解释地幔中主要地震波(剪切波Shear 、压缩波Pressure)两个不连续面性质,即将地幔划分为三个带(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 ,各带之间为等化学的相转变关系; 不足:不能说明火山岩中大量挥发分的来源;高温高压实验所得到的辉长岩-榴辉岩相转变线与莫霍面深度不吻合 该模型已被许多研究者接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层地幔地球化学模型,认为地幔由亏损的??地幔和接近原始地幔成分的下地幔组成(670km为分界面) ;★模型2-榴辉岩橄榄岩互层地幔模型eclogite – peridotite model Anderson(1979,1982)根据地震波速和密度计算发现,220~670km深度之间“地幔岩”(模式橄榄岩)的Vp、Vs计算值与实际的地震波波速不一致,而橄榄榴辉岩的计算值则与实测的波速一致,而且橄榄岩地幔岩的相转变所造成的密度和波速变化与400和670km处两个地震波不连续面的实际变化不吻合,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地幔模型--榴辉岩橄榄岩互层模型,将地幔自上而下划分为三层: ①“富集”的橄榄岩上地幔(从Moho面到220km深度) ②“亏损”的橄榄岩-榴辉岩过渡带(220~670km) ③“亏损”的橄榄岩下地幔; 幔源捕虏体的来源来可是玄武岩岩浆源区的地幔岩, 也可是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从源区上部的地幔岩中捕虏的地幔岩碎块。从成分特征上可将它们分为原始地幔岩、亏损地幔岩和交代富集型地幔岩三类: 原始地幔??又称饱满地幔,是未经过部分熔融和流体交代的地幔,化学成分上与世界地幔岩的平均成分接近,Mg’一般为 87.4-89.3,岩性一般为二辉橄榄岩; 亏损地幔? ?又称残留地幔,是经过部分熔融出岩浆后的地幔残留部分。其相对于原始地幔明显亏损易熔组分,如 K2O、Na2O、CaO、Al2O3、TiO2等,Mg#指数高,多大于 91,一般为 91.5-93.5。微量元素中地幔不相容元素亏损,如出现左倾的稀土配分型式等; (交代)富集地幔? ?为经过地幔流体交代的地幔, 表现为相对于原始地幔明显富碱、 LREE及 Rb、Sr、Ba 等地幔不相熔元素。有时还可能出现富铁的特征,Mg#指数可低至 79。在矿物成分上,可出现富 K的矿物,如角闪石和金云母等。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简图(Hirose and Lay, 2008 Elements) ;核幔边界(core-mantle boundary,CMB,下同)是地球内部最主要的界面之一,铁合金液态外核与硅酸盐下地幔底部进行着强烈的热交换作用,对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物理研究观测到下地幔底部200-400km范围内(即D层),存在着一些较为特殊的地震波特征和现象,如超低速层(ultralow vel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