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手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检验手册 第一章:血液检查 第一节:血液的常例检查 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 1。红细胞增常见于: 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加,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加症; 2)机体长远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本性心脏病惹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加; 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抛弃过多、血液浓缩,如激烈吐泻、脱水、烧伤惹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加。 2。红细胞减少见于各样原由惹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阻碍,造血原料缺少,红细胞损坏过多、过早等。 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其增减的意义 大概与红细胞增减相像,但在各样不一样种类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低 不必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数减少更加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加严重。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大小异样包含: 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常有于缺铁性贫血。 2.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有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少惹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有于各样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阻碍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异样包含: 1。球形红细胞,直径减小,厚度增添,常有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加症、自己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阻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减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加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摆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样,红细胞染色深浅反应着血红蛋白含量,包含: 1.低色生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余低色生性贫血. 2.高色生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许多,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嗜多色性,是未完整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构造异样包含: 1。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节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 3.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节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四、白细胞(WBC)计数意义 白细胞增常见于:⑴急性感染:包含化脓菌感染、杆菌感染惹起肾孟肾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惹起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加症、乙型脑炎等,寄生虫感染惹起急性血吸虫病,螺旋体病惹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度感染时可惹起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⑵严重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惹起的组织伤害、坏死。⑶数目极度增高时,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白血病。 ⑷见于急性失血,特别是内脏破裂、宫外孕等惹起的内出血.⑸见于急性化学药物有机磷中毒,也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惹起的代谢性中毒。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 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等。 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阻碍性贫血、粒细胞缺少症、白细胞不增加型白血病等. ⑶自己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以致的白细胞减少。 ⑷理化伤害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惹起的放射线伤害、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 保泰松、抗癌药等惹起的各样反应。 ⑸其余,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五、白细胞分类(DC)意义 中性粒细胞(N)总数的增加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像。 ⒈嗜酸性粒细胞(E)增常见于: ⑴过敏性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⑵寄生虫病,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等。⑶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 ⑷急性传得病恢复时,一般在常起病时细胞数减少,当开始恢复时可表现增加,提示病情好转. ⑸某些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等.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⑴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⑵急性发热性传得病,特别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 嗜碱性粒细胞 B)增常见于: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加症; ⑵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L)增常见于:⑴初生婴儿、少儿的生理性增加;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阻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惹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加;⑶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 复期; ⑷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远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 单核细胞(M)增常见于: ⑴某些感染如

文档评论(0)

130****38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