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教学论洞见与启示(教学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中学教育”中“中学课件”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8687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孟子教学论洞见与启示 1
一、教学目的 2
二、教学内容 3
三、教学方法 4
文2:后现代历史学的洞见与启示与葛兆光先生商榷 6
一、“史皆文也”:文学还是文本? 6
二、对后现代历史学[11]的态度与评价 9
注释: 11
1987. 11
6 福柯(michel 11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文章致谢(模板) 14
正文
孟子教学论洞见与启示(教学资料)
文1:孟子教学论洞见与启示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孟子三迁的典故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道。少年时期的孟子拜入孔子之孙子思门下,而后荀子将二者列为一派,即儒家的“思孟学派”。他上承曾子子思,下启后世儒学,将儒家学说系统化理论化,尤其是其伦理学,对后世影响巨大。2000多年来,人们尊称其为“亚圣”,将他和孔子的主张,并列为“孔孟之道”
《孟子》一书,汉传共计11篇,今本为内篇7篇,约为3万5千字。另外有《性善》等四篇专论为外篇,但已经失传。今天所谓《孟子外书》系明代人的撰作。直到后唐,孟子逐渐得到推崇,韩愈说:“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独孟轲之传得其宗。”至宋代,朱熹将《孟子》尊为经,明代《二程语录》也有“孔子末,传孔子之道者曾子而已。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死不得其传。至孟子而圣人之道益尊”。清代大儒戴震说:“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于海也。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轲始。”但也有不同,朱元璋对《孟子》中的民本思想很是不满,命人弄了个节文,让翰林院校对《孟子》,随后删掉八十五条,规定科举考试不能以此命题。
孟子是从他的性善论角度肯定教育功能的。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都是生来就有的。不过孟子认为这些道德品质最初只是一种萌芽或端倪。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引证《孟子》只注章名)他还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告子上》)可见孟子所说的性善,并不是天生的仁德,而是形成仁德的先天素质,要想充分发挥先天素质,就需要教育。孟子就是这样以他的性善论来肯定教育功能的。
一、教学目的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他对人性思考的成果,他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也就是人性的外在表现,人活在世界上因此要做的是“养其性,以事天,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怎样修身呢?孟子又从统治者的教育目的出发给出结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因此,教育可以整合民心,塑造民众的人格,使国民得到教化。
简单而言,孟子就是要“明人伦”,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告子上》),也就是说仁义礼智,这四端是善性体现,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教学内容
应该教授什么内容呢?孟子认为应该先抓好出发点,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如果想学好东西,成就一番事业,应该先苦心志,做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先有一个志向,然后经过刻苦学习去追求它,同时做好肉体磨砺。
他还认为:“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可见志气难分难解。为了实现志,要培养每个人的气。有人问他有何特长,他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他有两个特长,一个是知言,另外一个就是具备浩然之气。他解释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所谓“知言”,他解释为:“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也就是说,孟子了解言语知识,对不同的言辞会思辨分析,从而去伪存真,使圣人也同意他的观点。《史记》上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赵岐《孟子题辞》云:“孟子通六经,尤长于《诗》《书》。”冯友兰认为孟子在教学上十分注重讲《诗》、《书》,尤其注重引申其中意义。他对当时固定的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