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 求谏 教学设计2.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 求谏 教学设计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求 谏 》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了解大意,突破重点词句。 2、欣赏论证方法。 3、学习传统文化中的谏官制度。 4、《求谏》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2、文言重点词句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 ㈠分析课文: 1、解 题: “谏” 的字典意义: 旧时指规劝帝王、尊长,使改正错误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 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求谏”的主语是 ( 唐太宗 )君主 --------开怀纳谏 “求谏”的宾语是 ( 房玄龄 等 )大臣 --------忠直敢言 这 即是古代政体运作的理想状态。 2、作者简介: 吴兢(670—749)唐朝谏官 武周时,迁右拾遗内供奉。 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 起居郎。 唐玄宗时,为 谏议大夫。 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 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没有大起大落。 3、内容提要: 节选自《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一部记载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历史著作,全书40篇,合为八卷。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因年号“贞观”(627—649),故有此称。(共 23年) 4、朗读并梳理课文: 第一段:唐太宗对求谏的态度和认识 第二段:围绕君臣关系议论 第三段:臣子规谏的必要性及纳谏的广泛意义 第四段:唐太宗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 第五段: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阐述纳谏的必要性 第六段:由古事及己,论述纳谏的重要性 5、重点字词句 假颜色------和颜悦色 谏诤------直言规谏 自贤-----自以为贤 致理-----使国家达到治平 相遇-----相互对待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能正确了解自己的人就明智,但确实很难做到啊。 6、唐太宗的品格 勤于政事------“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虚怀若谷------“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宽厚体谅------“每有谏者”,纵使不合心也“不以为忤” 处事谨慎------用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反省自己,以防微杜渐 7、小结: 求谏是鼓励臣下提意见,可以算是唐太宗用人思想的精华。 贞观年间,特别是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这一兼听纳下的思想和行动,造成了谏诤 蔚然成风、君臣? 共商国是的良好风气,是“贞观之治”中最引人瞩目的重要方面。 唐太宗也因而成为一个? 从谏如流、雄才大略的帝王君主,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政治家。 ㈡、论证方法: ⒈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就像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都自以为有超人之术,别人赶不上。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互相品评比较,诋毁斥责,杂乱无章的文词、低劣的技艺于是就暴露出来了。) ⒉假设论证------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君主假如自以为圣明,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能办得到吗)? ⒊ 类比论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 ⒋ 事实论证-----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 ) ⒌ 比喻论证-----君臣如鱼水,魏征如明镜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 ㈢、传统文化知识学习: 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御史监察系统------- 对下纠察百官 谏官言谏系统------- 对上纠正君主 ⒉、中国古代著名谏官 先秦-----司过之士、大谏 秦--------谏议大夫 汉--------谏议大夫 董仲舒 唐--------谏议大夫 魏征 宋---------设谏院 元---------御史 明---------给事中海瑞、杨爵 ⒊、谏官的特点: ①谏官的权力很大。“朝夕耳目天子行事”,一切是非“无不可言者”,对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所以谏疏有时多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如宋神宗时,张舜民做谏官才七日,就上了六十封奏疏。 ②谏官言者无罪,即讲错了也不要紧。 所谓谏言不咎,谏官不罪。谏官的职责就是直言以谏。既然是直言以谏,就不能因直言而罪之。谏官谏诤,然后皇帝善择,“言之当者,朕有厚赏,言之不当,朕不加罪”。因此,言者无罪,也就成为谏官的“特权”。 ③谏官的官卑秩微,任选青年。 选年轻人和官阶低,俸禄低的。因为官位低下,说话就没有什么顾虑,不会因珍惜官位而不敢直言。而年轻人后生可畏,对不公之事敢于直言上疏,不畏风险与强权,这也正是作为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