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葬花探微(文史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黛葬花探微(文史论文)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宝黛葬花探微 1 一、觉醒与感遇 3 二、深情与重情 5 三、无常与超越 7 文2:宝黛的爱情波澜缘何归于平静 9 参考文摘引言: 14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文章致谢(模板) 15 正文 宝黛葬花探微(文史论文) 文1:宝黛葬花探微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脍炙人口的情节之一,肩担花锄、手拿花帚、风流袅娜、多愁善感的颦儿形象更是生动鲜明。详细来说,《红楼梦》具体描写“葬花”之事的包括第二十三回与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提及葬花意象的还有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葬花”的也不止一人,宝玉与黛玉实际上都参与了葬花。然而历代读者、评论家往往着重分析深掘“黛玉葬花”的形象与价值,对宝玉多有忽视。本文试从宝黛二人角度共同探讨“葬花”的艺术价值和深层意蕴。 从《红楼梦》文本本身来看,“葬花”一事不单对黛玉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起了关键作用,也是黛玉飘零命运的写照。与曹雪芹同时代的富察明义在《题〈红楼梦〉绝句》中这样写道:“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知。”的确,偏有个颦儿如落花一样,身世如落花,愁亦如落花,可叹点点香魂终被雨打风吹去。古代文人惯以花喻佳人,像诗仙李白有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而此处的葬花已不是单纯地在比喻意义上将花和美人联系在一起,而是两者浑融,难分彼此,从而体现出一种悲剧的审美意识,一种花盛即衰、红颜薄命的美感。由“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第八回批语)的黛玉来葬花,更是将这种佳人薄命的美感体现到极致,真真哀感顽艳。 其实,《葬花吟》绝不只是黛玉个人归宿的诗谶,更是对整个大观园女儿们的悼亡之音,“葬花”道出了作品意旨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一个层面。一如脂砚斋所言:“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甲戌本第二十七回)以花喻人,以人喻花的手法本就是《红楼梦》一大特色,我们随口就能说出:如牡丹般艳冠群芳的宝钗,如芙蓉般风露清愁的黛玉,探春如杏花,湘云如海棠,袭人如桃花,麝月如荼蘼……可这些“群芳”却难逃“三春去后诸芳尽”的命运,最终风流云散。无怪乎余英时评价:葬花词是《红楼梦》的“主题歌”{1},白盾更直接说出:“《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建构的‘葬花冢’。”{2}十年辛苦泣血之言,不光是为“怀金悼玉”,更是为这“千红”凋落、“万艳”消散的悲剧,为众多薄命女儿一哭。 再来看“葬花”的另一个主要人物,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说文解字》中:“怡”,悦也,乐也,“红”在红楼梦中是众女儿的象征,也是美的象征,宝玉自称“我见个女儿,我便清爽”,素来不正是只为女儿悦,也常使女儿乐吗。宝玉是女儿的知己,既以惜花之心爱女儿,也以悲恸之心葬落花。至于绛洞花王的用意,从庚辰本十七回总批中的“宝玉系诸艳之冠”可见一斑,宝玉作为大观园里唯一一名男性,反而恰恰才能成为真正的“花王”。既然“情案在石兄处挂案”,葬花一事如何能少了宝玉,送别众女儿又如何能少了宝玉?宝玉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是大观园从繁华到败落、众女儿跌宕命运的见证者,更是最先意识到这一悲剧的“觉醒者”。鲁迅言:在那“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中,“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言”。{3}故写“葬花”从宝玉起,亲见葬花的是宝玉,闻得《葬花吟》的是宝玉,也是借宝玉所思所想收结葬花一文。石头记绝少闲笔,作者苦心经营,自然有其用意。葬花一事,必由宝黛二人共同完成。恰是:“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凝。 细看二人葬花举动,有痴情有境界,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兴发感动,笔者试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进行解析。 一、觉醒与感遇 黛玉与宝玉收拾、掩埋落花后,独自回房,听得梨香院在演习戏文,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里看似是笔锋已经转向听曲一事,实际还是不离“葬花”。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黛玉的内心动态: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流水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4} 这些断肠销魂的诗、词、曲都与“落花伤春”之意契合,正因为春光如此难留,年华如此易逝,这些美好的生命的凋零更加令人悲哀。至于黛玉所闻的戏曲《牡丹亭》,讲述的是古时一位闺中少女杜丽娘,敢于追求自己的恋情、为情生为情死的故事。杜丽娘这份痴情,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对美的觉醒、青春的觉醒,也就是所谓的到了园林,才知春意如许,用“情小姐词曲”警黛玉这位“情小姐”,同样表现了黛玉此刻对美的觉醒:惊觉韶华正盛,青春正好,可又见花落花谢,念美人迟暮,遂有“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感叹,黛玉惜春伤春,何尝不是一种自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