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戏曲家龙燮杂剧芙蓉城记研究(艺术论文)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清初戏曲家龙燮杂剧芙蓉城记研究 1
一、《芙蓉城记》思想内容 2
二、《芙蓉城记》艺术特点 4
(一)错落有致的节奏 4
(二)多样恰当的演唱方式 5
(三)风趣机智的宾白 5
注释: 6
文2:戏曲家戏曲表演理论 6
一、戏曲表演对演员“唱、念、做、打”技巧能力训练的要求 6
二、戏曲表演对演员仪容、服饰装扮的要求 9
三、戏曲舞台表演的格局及其要求 11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文章致谢(模板) 14
正文
清初戏曲家龙燮杂剧芙蓉城记研究(艺术论文)
文1:清初戏曲家龙燮杂剧芙蓉城记研究
龙燮(1640—1697),江南望江县人(今属安徽)。著有传奇《琼花梦》和杂剧《芙蓉城记》。举宏博为官后,其著作随之带到了京城,在同僚契友的推崇下,在京城得到上演,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为其著作作诗作序者皆一时名家。迄今为止,因龙燮戏曲作品版本稀见,学界对龙燮的戏曲关注较少。本文试图对对龙燮的杂剧《芙蓉城记》做一个总体的梳理,从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做重点阐述,推动龙燮戏曲研究的深入。
一、《芙蓉城记》思想内容
《芙蓉城记》讲述宋代石延年(字曼卿)死后蒙玉帝恩赐到仙城芙蓉城担任城主一职,芙蓉城有三千仙女,集中了了“自古以来,那些倾城美女、绝世佳人”,其中有王昭君、霍小玉、绿珠、崔莺莺等历史和文学史上的悲剧人物。石延年任城主后逐一为这些悲剧女性翻案,将伤害过这些女性的男子一一审过,予以惩处。
“浪漫主义是明代中叶以后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的新思潮在艺术上的一种反应,具有鲜明的反传统思想的社会意义”①,戏曲方面从徐渭而起,汤显祖继之,随后更多的戏曲家继承了这一传统。《芙蓉城记》借助众多历史或文学故事中的人物来重新编撰故事情节,大胆创新,巧置情节,使得剧作幻境迭出,奇景不断,作者更是借助于为女子翻案,表达了自己开明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批判了黑暗的社会,充分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精神。
首先表现为剧中人物选择的多样性和人物塑造的随意性(即不拘于本事重新塑造人物)。选择的人物分别有历史人物汉朝毛延寿,隋朝许廷辅、孙秀和武承嗣,唐代的李益、元稹、武功业和步非烟,宋朝石曼卿、寇准、陶谷、秦若兰,徐必用和朱希真;文学故事人物霍小玉、崔莺莺,《孟子》上齐人和其妻;神话人物牛郎、金童、玉女,功曹,判官等,不论历史人物,神话人物还是文学故事里的人物,龙燮都巧妙地网罗在芙蓉城里,按剧情需要重组人物关系。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予以大胆的想象,赋予了人物新的性格,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例如对齐人的重新塑造,可以说第三出《乞诮》的主角是丑(齐人),作者对其下浓墨写之。这里的丑不单单是让人发笑的对象,而是一个智者,有着高超的智慧,对外(陶谷)、浄(武功业)、副浄(徐必用)的嘲笑讥讽,让读者在发出轻松的笑声之余,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作者尊重齐人原本形象,以破衣挂酒筒米袋携杖的形象出现在剧中,展开故事情节时,齐人形象在作者笔下逐渐饱满立体。齐人形象的展开是在与陶谷、武功业、徐必用和其妻子的对话中完成的,商人徐必用上场对陶谷、武功业两位官人作揖,很是尊重。看见了齐人“作不理介”,齐人“冷笑”,并以“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来嘲弄商人徐必用。对陶、武两位官人,齐人也以严肃的口吻极尽讥讽批判之能事,作者借丑之口发出了长篇大论,并一针见血指出所谓达观贵人所拥有的财富“无非取之于人”,“君子耻之”,痛快地抒发了作者满腹抑郁牢骚。齐人作为丑的形象出现,自然也担负着娱乐调节气氛的作用,“丑学妇人妖态,唱《风情》原词”科介说明是作者妙笔。这种荒诞的构思表现了对商人徐必用的嘲讽之余,潜意识里表明了聪明的“卑贱者”对自鸣风雅的迂腐虚伪之徒的鄙视与嘲弄。在第四出《索偶》,四人都受到女子嘲弄无功而返,只有丑有了反醒,表示“再不做乞丐了”。在老旦离去后,丑有一番自醒之语;“妻子虽然取笑,却也言之有理。我想,与其作那种昏夜乞怜的花子,到不如明明白白受用些残羹冷炙。”作为丑角的齐人,在这里被作者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受过太多的白眼,因为自卑而又极度的自尊,奋起反击,于世事有所洞明,最后又有所醒悟。作者用表面轻浮实则严肃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严肃的丑角,作者最后飘逸的一笔,使齐人形象得到了升华。
其次,《芙蓉城记》杂剧通篇都在洋溢着明朗的喜剧风趣,对人物的描写相当幽默、诙谐。作者以辛辣的讽刺嘲笑了愚顽的负心男们,对他们的过往糗事以犀利的语言加以揭露,暴露出他们可恶可笑可怜之嘴脸,他们还痴心妄想带女主角们回去,迎接他们的是尖利回击。例如陶谷要求秦若兰一块回去,秦若兰说道;“你说的堪笑诧,俺白璧当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