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美术_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美术_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课标分析 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我国古代玉石艺术的特点,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进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材分析 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教学重点: (1)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运用。 (2)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玉器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接触到,并且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要对古代的礼制作初步介绍。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城高中,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美术课的关注度不高,主动学习能力比较差,但是高中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知识面比较丰富,对于不懂的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有强烈的表现欲。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播放视频, 设问视频中所说的是什么事情?引出玉石艺术。 学生回答“赌石”,产生悬念,激发对玉石艺术的兴趣。 识玉 1.玉的概念 2、玉的分类 3.中国四大玉石 什么是“玉”? 玉主要分软玉、硬玉两种。 中国四大玉石: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和湖北绿松石。 展示和田玉和翡翠的图片 了解玉器小知识 对玉器有初步认识。 二、赏玉(重点) 1.玉器与祭祀 2.玉器与殓葬 3.玉器与绘画雕塑 玉器的工艺: 圆雕、浮雕、透雕、俏色 审美追求: 1.大圭不琢的朴素之美。 2.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 1,结合课件分别展示玉器与祭祀,与殓葬,与绘画雕塑的关系图片并做相关信息的介绍。 2.分析玉器的几种常见工艺。特别解释俏色工艺。 3.玉器在制作上体现的两种不同审美追求? 请同学总结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对比等方法,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品玉(难点) 玉器的文化内涵 玉器是权力、地位的代表 玉器是财富的象征 玉器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识 解释“君子比德于玉” 师生互动,通过玉字接龙,找出“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金口玉言” “金科玉律”、“金枝玉叶”“ 玉玺”代表权力、地位。 财富: “堆金积玉” 、“金玉满堂” 、“锦衣玉食”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君子比德于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小组讨论解释“君子比德于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学生各抒己见、一一列举 (可能出现)完璧归赵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玉石俱焚 玉树临风 金口玉言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当引导,学与玩相结合,总结出玉器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博大的民族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四、作业 调查社会上流行的玉石类工艺美术作品,从审美意义上分析那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原因何在? 欣赏现代玉器艺术 五、总结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延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效果分析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课堂教学中我把抓住学生的兴趣作为第一要素,只有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保证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所以在导入阶段,我引入一段赌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疑问,为什么看似普通的石头可以使人一夜暴富或瞬间倾家荡产。产生了疑问就便于下面的内容呈现,在新授课阶段,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