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中医外科疾病治法.pdfVIP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中医外科疾病治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内治三法则。 消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 是 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 毒邪扩 散和毒邪内陷的治疗法则。如:透脓散。 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 的治疗 法则。如八珍汤。 第二节 外治法 一、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就是根据疾病所在部位的不同, 以及病程发展变化所 需, 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用于患处,使药物直达病所,从而达到 治疗目的的 一种治疗方法。有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 (消散药、 提腐祛脓药、腐 蚀药与平胬药、祛腐生肌药、生肌收口药、止血药、 清热收涩药、酊剂、洗 剂 ) 、草药等。 二、手术疗法 常用的方法有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 结扎法 等。 切开法:适用于一切外疡, 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均可使用 切口 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 免伤血络 ; 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 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 ; 面部脓肿 应尽量沿面部 皮肤自然纹理切开 ; 手指脓肿应沿侧方向切开 ; 关节区 脓肿,一般施行横 切口,弧形切口或 S 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 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 ; 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门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挂线法:适用于瘘管、窦 道。 结扎法:适用于头大蒂小的赘疣、痔核以及瘤、脱疽等。 ▲外治法的掺药:消散药 提脓祛腐药 腐蚀药与平胬药 祛腐生 肌药 生 肌收口药 止血药 清热收涩药 酊剂 洗剂 例题: 1、周代时外科医生的名称是A 大夫 B 疡医 C 疾医 D 医官 E 扁鹊 2、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风温、风热B、火毒、热毒C、气郁、火郁 D 外感、邪毒 E、湿热、寒湿 3、血虚作痒的临床特点是 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四注,遍体作痒C、皮肤干燥, 脱屑作 痒 D红赤作痒,不会传染E、瘙痒剧烈,最易传染 4、下列外科清热法的适应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红肿热痛的阳证,如痈、疖 B. 红肿灼热的疮疡,如丹毒、烂疔 C. 热毒内传的走黄、内陷证 D. 流痰初起骨骼隐痛,漫肿者 E. 阴虚火旺的流痰、骨蒸潮热 参考答案 1.B2.B3.C4.D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致病因素 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 不节、外来 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 痰饮瘀血等七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 外感六淫主要包括: 1.风 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 故发病迅速, 多为阳证 ; 风性燥烈, 风性上行,多侵犯人体上部,如颈痈、抱头火丹等。风邪致病特点: 其肿宣 浮,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痛无定处,走注甚速,常伴恶风、 头痛等全身症 状。 2.寒 寒主收引,寒胜则痛,寒邪侵袭人体而致局部气血凝滞, 血脉流 行失常, 易患冻疮、 脱疽等病。寒为阴邪, 致病一般多为阴证, 常侵袭人 之筋骨关节, 患部多表现为色紫青暗, 不红不热,肿势散漫, 痛有定处, 得暖则减,化脓迟缓,常伴恶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 全身症状。 3.暑 暑为热邪,行于盛夏,发病多夹湿邪。由于外受暑热,蕴 蒸肌 肤,汗出过多,或汗出不畅,以致暑湿逗留,易生痱瘩 ; 复经搔 抓,破伤染 毒,即可发生暑疖,甚至导致暑湿流注。暑为阳邪,具有 热微则痒、热甚则 痛、热胜肉腐等特征,故其致病多为阳证,患部掀 红、肿胀、灼热、糜烂流 脓,或伴滋水,或痒或痛,其痛遇冷则减, 常伴口渴、胸闷、神疲乏力等全 身症状。 4.湿 湿为重浊之邪,以长夏感受者多。湿性下趋,故生于下半 身的外 科疾病,多与湿邪有关。湿性粘滞,着而难去,为阴邪,致病 每多缠绵难 愈,或反复发作,湿邪致病,常与风、寒、暑、热兼夹为 患,外科疾病中以 湿热、暑湿致病多见,如臁疮、下肢丹毒、湿疮、 囊痈、暑湿流注等, 湿邪 致病特点: 局部肿胀、 起水疱、糜烂、渗液、 瘙痒,常伴纳差、胸闷腹 胀、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苔厚腻、脉濡 或缓等全身症状。 5.燥 燥邪为病,有凉燥与温燥之别

文档评论(0)

195****38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