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黄咏梅《在梧州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文学类文本黄咏梅《在梧州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在梧州看水 黄咏梅 地处桂江和浔江交汇处的梧州城,傍山依水。两江交汇,相互依偎,难分难舍,直到逐渐融为一体,汇成一条颜色介于黄绿之间的西江。 水是梧州人的另一种血脉。水路,从梧州的历史上看来,等同于财路、生活之路。水路的发达,成就了梧州自古以来的“百年商埠”。梧州人还喜欢到江中游泳,到江边看看水、吹吹风,跟遇见的熟人聊聊天,就像走亲访友一样平常。喜欢看水的梧州人顺势在这两江交汇处,建起了长廊和子亭。岸边榕树婆娑、柳树依依,岸下两江鸳鸯戏水,此处便被称为“鸳江春泛”。不要说外地人,就连土生土长的我们,也把这里视为节假日看水的好去处。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被父母牵着,跨过大桥,穿过热闹的珠山隧洞,到鸳江春泛看水。离水越近,越能感受到两江交汇所形成的湍急。激 流扇动起来的风带着湿润的水汽,钻进衣裙里,黏在皮肤上,清凉清凉的。当然,对于我来说,去鸳江春泛看水的吸引力最终还是为了吃。岸边的大 榕树下摆着一溜小吃摊,小木桌、矮竹凳,男女老少围坐一起,嗍田螺、 嚼酸野、串牛杂……炒一碟牛肉河粉,蒸一条刚钓起的河鱼,盛一碗明火 白粥,灼一盆盐水菜心。江风徐徐,两江拍岸的声音会从脚底升上来。这 些时候,父亲会给我开小灶。他从矮板凳上起身,漫不经心地走开,几分 钟后从对面凉伞下的冰柜里,给我买回一根红豆冰棒,或一支冰镇维他奶。如此甜蜜的美好光阴,成为我人生中第一次“愿时光停留在此刻”的记忆。 由于与江水为邻 ,所以梧州人祖祖辈辈都在生活中预留了水的位置。进入本世纪之前 ,江水_上涨,洪水浸街,在梧州时有发生。这固然给生活带来影响,但在梧州人看来并不罕见,应对起来也经验丰富。我见过洪水浸街时的光景 :船只安然来往,人们摆渡到地势高的茶楼去饮早茶、吃冰泉豆 浆和龟苓膏。咿咿呀呀的粤剧唱腔从茶楼里传出来,广播里 12 点依旧准时开讲《杨家将》……大约过了个把星期,水慢慢退回河滩的时候,人们穿 着高筒雨靴,拿着长长的竹扫帚,大街小巷去扫水。那些被水淹到的家庭, 一趟趟跑到某个“西水借用”的聚集地,领回寄存的家居物什。“西水借 用”那张纸片,时常贴在我家附近的中学、文化馆等门口,那里是免费提 供给人们的安置场所。 那年,我从学校毕业后去广州工作,父亲送我。一个夕照满天的傍晚, 我和父亲拎着重重的行李,站在港运码头向岸上目送的母亲挥挥手,然后登上了正在鸣笛的“红星号”客船。父亲坐在窗边,对着岸边后退而去的街道指指点点,话很多,我却嫌船开得慢。出于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忐忑, 我坐在船舱的大通铺里,混在嘈杂的旅客和拥挤的行李中,毫无看水的心 情。我甚至暗暗埋怨父亲为什么不选择陆路, 321 国道上飞驰的大客车五六个小时就能到广州,而这艘“红星号”顺着西江,需要多出一倍多的时间。船开过那座江心小岛系龙洲之后,熟悉的街道便看不见了,再开一阵,广 播里报出了封开的站名。父亲告诉我,我们已经离开梧州,进入广东,西江就要流入珠江了。父亲拉我到船尾看水。太阳已经落入江面,剩下几朵染着余晖的云朵卧在我们来时的方向。父亲指着那个方向说,在那里,梧州现在叫作你的故乡了。父亲说出这句话时,眼眶湿润,如同过去许多次跟我们提起他的故乡时那样动情。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艘“红星号”将我送达异乡,这个小城将成为我频频回首望见的那个地方。一片沉默中, 我和父亲在船尾站了很久,直望到云彩彻底消失,逐渐看不到远处的水平线,感觉不到船的速度。 进入 21 世纪后不久,绵延梧州城区近二十公里的防洪堤建成,江水被牢牢框定在堤坝下。洪水浸街的景象已经成为记忆。在这个提速的时代, 那艘曾经载我离开故乡的 “红星号”已经停运,321 国道上的车流逐渐稀少, 高速、高铁穿过这座小城,将人们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梧州城商埠的本色 没有改变,江水担负着不因速度而被取代的使命,一条三千吨级内河航道 的“水上高速公路”去年开建,直通粵港澳,水路依旧是这座城市的发展 之路。梧州人也依旧喜欢看水,站在防洪堤漂亮的绿化带上,远看、俯瞰, 江水涛声依旧 ,而小城已经扩大了版图,改变了模样。 一座城和一个人的关系, 刚开始是命运, 接着更多的是情感。在“籍贯” 这一栏我很多次写下这个城市的名字,在文学作品里我用书写的方式反复 回到这个城市,甚至在一阵潮热的空气里我都能闻见这个城市的气息。人 到中年,逐渐体会“故乡”深藏的意味。无论身在何处,在曾经驻足的珠 江边,还是我现在生活的钱塘江边,我总是要找到一个水流的方向,眺望。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文章交代梧州成为“百年商埠”的原因,将梧州的历史与水路的发达关联起来,突出了水对于梧州城和梧州人民的重要意义。 文章详细描写洪水浸街时梧州人的生活光景,暗示西江水在成就梧州城

文档评论(0)

我是大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