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业的现状.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经风云变幻: 曾经有过第一强势媒体的风光无限, 后在其他媒体的 挤压之下几有寿终正寝之危, 而近年来的发展显示, 广播又呈异军突起之势。 对于国内广播 业的现状与未来,我们究竟应作何思?显然,在本文作者看来,过喜或过忧都非明见。 挑战是巨大的,机遇也一样。那么光明在何方?开放市场,走技术之路,类型广播,集 团化经营,这些也许是前路所在。文章作者从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思考。 一、电台,再次成为强势媒体 自从 1920 年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匹茨堡 KDKA 电台)开播以来, 广播业的发展一 直红红火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在 80 多年的历程中,电台广播先后 经历了两次危机: 一次是 50 年前大张旗鼓的电视广播的冲击, 一次是 20 年前开始的互联网 络的冲击。 这两种电子媒体不但使电台广播的时效性和音响优势大为减弱, 而且具备许多电 台广播匮缺的优势, 如电视的声画并茂,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非线性点播等。与此同时,在 印刷技术和商业理念的推动下,传统的报纸和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与时俱进” ,在广告和受 众两个方面同时挤压电台广播的空间。一时间,电台风声鹤唳,四面楚歌, 大有被世人遗忘 和被其他媒体取代之虞。 在一些广告商、 社会机构甚至学者的眼里, 电台似乎成了无可争议 的弱势媒体。 有的人甚至预言电台行将寿终正寝。 但是, 事实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先看一组 数据(表一、图一和图二) : 表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电台广告市场份额(单位:亿美元) 国家 / 地区 广告花费 电台广告 市场份额 一周收听率 美国 2000 180 亿 8 ·64% 日本 550 17 亿 3 ·22% 40 ·3% 新西兰 10 1 ·4 亿 12 ·97% 57% 澳大利亚 64 5 亿 8 ·14% 67 ·7% 新加坡 10 亿 0 ·99 亿 9 ·4% 78% 韩国 70 亿 2 亿 2 ·8% 55 ·9% 印尼 10 亿 0 ·3 亿 3 ·5% 66% 中国香港 45.9 亿 1 ·4 亿 2 ·1% 49% 中国台湾 17 亿 0 ·7 亿 4 ·58% 46 ·2% 听众数据( 2004 )来自 CIA 网站 资料来源: Nielsen (2003) 来源:亚太地区数据( 2001—— 2003)来自思伟市场咨询 美国广告花费数据来自 Zenith 图一:部分国家电台广播广告的份额对比( 2003 年) 附图 图二:新加坡媒体使用人数情况(单位:千人) 附图 从上述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 电台广播无论是在社会和媒体都高度商业化的美国 (电台 数量超过 1 万座,年广告营业额超过 180 亿美元),还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的 印度(媒体广告份额高达 35%),抑或是在袖珍型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受众规模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