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妈的媒体形象建构分析(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生活休闲”中“时政新闻”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500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大妈的媒体形象建构分析	 2
  一、媒介事件塑造群体形象	 2
  1、有钱任性的“大妈”	 2
  2、广场上舞动的“大妈”	 2
  3、为子女相亲的“大妈”	 3
  二、固定的传播模式与脸谱化的群体形象	 4
  1、新闻框架与群体形象	 4
  2、建构模式与刻板印象	 5
  文2:哈韩大妈的整容苦旅	 7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大妈的媒体形象建构分析(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
文1:大妈的媒体形象建构分析
一、媒介事件塑造群体形象
1、有钱任性的“大妈”
2013 年4 月,国际黄金价格大幅下探,引发了中国大妈的疯狂抢购,一则《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的报道,掀起了国内舆论关于中国大妈的讨论。就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媒体,也将目光投到了中国大妈的身上。《华尔街日报》甚至专创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中国大妈”
虽然中国大妈的疯狂抢购与后来国际金价的回升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先后发生的次序,再加上期间媒体的大肆报道,确实让大妈变成了这次事件的主角。网民也开始对大妈展开了调侃与戏谑,出现了诸如“中年妈妈”、“沈阳大妈”、“温州大妈”等变体形式。
自疯狂购买黄金之后,大妈豪气投资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中国大妈远赴韩国购置房产”、“大妈助推比特币疯涨”等等。一时间,在媒体的报道框架中,大妈成了盲目投资的群体。
2、广场上舞动的“大妈”
在百度、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中键入“广场舞大妈”,敲击回车,显示出的结果都以百万计。过去的两年中,从空间冲突、仪式呈现、交往困境来看,广场舞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媒体中所呈现的“大妈广场舞事件”,多以冲突、争议为主,“高音喇叭对抗广场舞”、“大妈被泼粪后大骂”、“扎车胎的广场舞大妈,为啥这么任性”等等一系列引发社会舆论的新闻报道,都为大妈、广场舞贴上了负面标签。即使偶有正面报道,也大多被浩瀚的信息流淹没,并未能引起过多的关注。
广场舞作为当下中年妇女——“大妈”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已经蜕变成了一种引人侧目的文化仪式,从城市广场到乡镇空地,每逢早晚时分,随处可见。大妈们甚至已经将广场舞跳到了长途运行的列车车厢中、堵车的高速公路上、国外的广场公园里。
在媒体形形色色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呈几何速度蔓延的广场舞。大妈——无论作为广场舞的个体参与者,还是整个群体名片,如今被人们提起,总是少不了与广场舞相连。在广场舞这样一个仪式呈现的过程中,大妈们的形象错综复杂,无论是在空间占有,还是与其他人群的交往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障碍。
3、为子女相亲的“大妈”
“剩男”、“剩女”已经成为了我国单身男女的代名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非诚勿扰”、“爱情来敲门”等婚恋综艺节目的走红,是当下社会议题的衍生物,同时也放大了此类议程,让它更加成为社会的焦点。
近年来,火爆各地相亲大会的并不是大龄单身青年,而是他们的父母,这其中,“大妈”占据了主要比重。她们为了自己儿女的终身大事,上下奔波、穷尽方法,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社会景观——带着子女的资料、相片穿梭于各个相亲大会。在这里,大妈们展示了为人父母的舐犊情深,这时媒体展示的是一个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群体向度。
二、固定的传播模式与脸谱化的群体形象
1、新闻框架与群体形象
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由高夫曼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关于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①
台湾学者臧国仁对框架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分别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其中宏观层次是指报道对议题的选择,而议题通常由标题体现;中观层次是指事件的历史、结果、评价、影响、归因等;微观层次是指文本的字、词语、句子或修辞等等。②
新闻生产的操作手法尽管各家多有不同,但媒体上所呈现的有关“大妈”的媒介事件,却惊人的类似,这既是不同媒体之间互为设置议程的结果,也是新闻报道框架的相似使然。进入男权主义社会之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逐步确立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传统。从新闻主题来说,有关“大妈”的新闻报道,多集中在邻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