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行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行业资料”中“社科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095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析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 1
一、宗祠与族谱:宗族象征符号的数字化 2
二、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模式 3
1、众包模式:实现话语表达 3
2、互动模式:网络照进现实 4
3、组合模式:地域文化数字化 4
三、个人认同:宗族文化网络传播的内在力量 4
文2: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6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浅析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行业资料)
文1:浅析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
宗族是由男性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①宗族通常具有显示血缘关系的族谱、祠堂、族学、祖坟等认同身份的组织要素,以及资助这些组织和活动的族产和协调宗族内部各种关系的族规和族长,它们构成了宗族文化的基本形态。②宗族文化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通过祠堂、族谱、族规等形式,传承给族人后代,记载于字里行间。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它与儒学、礼教文化相得益彰,是民间崇尚的传统文化。
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宗族制度也逐渐崩塌,宗族文化在建国之后被全面弱化。但是,20 世纪80 年代之后,宗族文化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在各地逐渐兴起重建祠堂,举办大规模祭祖,成立宗亲会等宗族活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网络的发展给宗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会。以姓氏、地区和宗族文化内容为区分的网站大量出现,比如宗祠网、张氏宗亲网、金城魏氏网等。在百度上仅输入“宗亲网”一词,能够搜索出的网站约有432,000个,几乎囊括了百家姓的所有姓氏。而宗族网络社区,如QQ 群、社区聊天室等也多如牛毛。可见,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十分活跃。
一、宗祠与族谱:宗族象征符号的数字化
宗祠作为宗族传统的活动空间,“乃祖先凭依之所,又为至公执法之处”。过去的宗祠除了作为祭祀场所之外,还是处理宗族内部事务、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族人的冠礼、婚礼、丧礼基本上都在祠堂进行。有的宗族规定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之中发生了争执,都要到祠堂中裁决,具有一族“公堂”的性质。而现在宗祠主要用来纪念先祖,展示宗族文化特色。祠堂是宗族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的重要方面。例如,百姓宗祠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了全国各地很多宗祠的建筑风格、历史传承、供奉祖先等内容。虽然宗祠是宗族文化的核心,但由于土地、资金、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等因素,祠堂的保存和建设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网络成为保留宗族文化的重要平台,个人或宗族可以创建网上宗祠,在网上设计祠堂样式,进行祭祀,捐赠,保留了祠堂一定的传统意义。例如严氏网上祠堂兴旺度很高,有41 座墓园,祭祀次数197 次,得票474 票,功德箱11950 福币。族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祭祀祖先,供奉鲜花、视频,点歌、礼拜等。
族谱是宗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其生息、繁衍的全过程。如果说祠堂是宗族文化的硬件设施,那族谱就是记载了一个宗族千百年传承的文化和精神。族谱主要内容包括:姓氏起源、世系表、族规家训、家传、艺文著述及家谱图像。与祠堂一样,网上也可以建立数字家谱,包括管理家谱,了解族人足迹,还设有通讯录、照片、家事、遗嘱等内容,还能够在网上建立宗族社交圈。此外,虽然族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但是在近代的战争、运动中遭受了大量破坏,很多宗族的族谱信息大量遗失,而中国人“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情结,使得寻根祭祖的活动也不断掀起热潮。而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因此很多族谱网和宗亲会推动了“全民齐修谱”的活动,以“众包”的方式,修订各宗族的族谱。
除了宗族传统的文化内容和传播形式,宗族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丰富,有关宗族文化的音乐创作、视频分享大量出现,比如族歌、宗族文化专题片,成为了宗族文化新的组成部分。
二、宗族文化的网络传播模式
1、众包模式:实现话语表达
宗族文化在网络上传播之前,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关于宗族,常见的观点是:宗族势力死灰复燃,必须取缔。家族活动已成为阻碍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因而在加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对非法家族活动应予以打击和取缔。③由此可见,宗族文化的传播是备受阻挠和歧视的,而互联网的出现给宗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大量反映宗族文化的内容传递了宗族文化中的正能量。同时,网络时代诞生的“众包”行为,让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们自发集合在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媒介融合时代微博新闻传播现象探析(行业资料).doc
- 从黑帮暴徒看黑帮片中的人性回归(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形象学视角下的杜拉斯情人解读(行业资料).doc
- 我国体育电视节目传播状况研究基于对10家省级以上体育频道的内容分析(行业资料).doc
- 自媒体缔造口碑营销新纪元(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教学资料).doc
- 新浪网环保频道的传播特色(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网络时代组合报道发展探析(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分析为王致胜数据新闻(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网络自制剧中个体的主体形象建构(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丧尸电影的美学特性分析以美剧行尸走肉为例(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我国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历史概述(教学资料).doc
- 非诚勿扰外国男嘉宾形象分析项(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新媒体语境下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征(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变形计中计谈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合欢树的主旨及其象征意义(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国产电影能走多远浅谈中国粉丝电影现象(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教育与民众邹韬奋的民众观与职业选择(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4C理论在图书整合营销中的运用以幸福了吗营销策略为例(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行业资料).doc
最近下载
- 行进间低手投篮教案.doc VIP
- (正式版)H-Y-T 250-2018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正式版).docx VIP
- “增材制造项目”—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甘肃省选拔赛—技能试卷(样题).pdf VIP
- 日照城市介绍PPT模板.pptx VIP
- DLT 5219-2023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pdf VIP
- 附睾炎护理查房.pptx VIP
- 跨学科实践“用'水透镜'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教学课件)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 华为认证ICT工程师HCIA考试(习题卷5).pdf VIP
- 招商运营专员岗位面试题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