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写作提升课堂:虚实结合.docx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提升课堂:虚实结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提升课堂:虚实结合 名家引路 桂林山水(节选) 方 纪 ①到阳朔去,最好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走。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的水能有这样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游动。 ②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这时忽然一声欸乃,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驶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霧,遮断了。 ③这时,我想起了可染同志的《杏花春雨江南》…… ④但是,接着“画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直立在岸边,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剥蚀,岩石轮廓分明地现出许多层次,就像无数山峰重叠起来压在一起。这些轮廓的线条,层次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使人们把它想象成为九匹骏马,所以画山又称“画山九马图”。九匹骏马,矗立在漓江岸边的石壁上,或立或卧,或仰或俯,或奔腾跳跃,或临江慢饮,看上去确是极为生动的。但是,可染同志的那幅《桂林画山侧影》,同时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而且是更为生动地在我面前出现了。 ⑤画的篇幅不大,而且是全不着色的白描。整个画面,几乎全被兀立的山岩占满了,只在画面下部不到五分之一的位置,有一排树木葱茏的村舍,村前田塍上,有一个牵牛的人走来。但这些都不是画的主体,也不引起观者的特别的注意。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观者的,正是那满纸兀立的山岩。山岩像挨次腾起的海上惊涛,一浪高过一浪,层层叠竖,前呼后拥,陡直地升高上去、升高上去,直到顶部接近天空的地方,才分出画山九峰的峰峦来,而山岩石壁,直如斧劈刀斩一样,峻峭、粗涩的石灰岩质,仿佛伸手就能触到。于是整个画山,现出一种雄奇峻拔、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时,在我面前,画山仿佛脱离开周围的山而凸现出来,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有生命,有血肉,有思想和情感的物体。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 ⑥但是,这只是一刹那间的事。等到画山过去,印象消逝,在我记忆里,便只剩下一种雄奇的意境,奋发的情思了…… (选自《名家经典山水游记》) 技法提炼 第①段写漓江的山和水。写山,跳过实实在在的“岸上的山”,目光投注在“江里的倒影”,紧扣一个“动”字,白描了岸上之山的虚像——“水中的山”;以虚写实,真是别具一格、别出机杼,别开生面、别有情趣。写水,突出漓江之水出奇的“清”的特点,繁笔描绘,而画面清丽,仿佛看到了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小潭之水”和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康河里的“水藻”,此处描写,实中含虚,虚实相融,给画面平添了几许诗情画意。 第②段特写春雨迷蒙的漓江早晨的景象,其实仍然是把镜头对准了漓江上的“山和水”,应该是第①段描写的意象叠加,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扣住了漓江之“静”的特征,借助于“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一片烟霞般的桃花”等三个主体意象,渲染出整个漓江的“静”;巧妙的是,又用了一只小小渔舟的“一声欸乃”,反衬出整个漓江愈发“静极了”。第①段画面空灵,第②段画面迷蒙,但都轻柔美妙,以至于让作者不由得联想起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图,那迷迷蒙蒙、曼妙无比的江南杏花春雨——这里又是用虚笔,借作品“画面”虚景,进一步完善加深眼前漓江“春雨迷蒙的早晨”的实景。实引虚出,虚实相生。 第④⑤两段更明显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漓江上的“画山”美景。第④段写“画山”是“实写”,描写的是“自然存在的山”;而第⑤段描写的是“艺术创作的山”,即写了李可染《桂林画山侧影》的画面内容,以此调动起读者的联想,来完善美化漓江上“自然存在的(画)山”的景象——由实而虚,虚为实存,虚实相生,以虚厚实。 由此可见,写景散文“虚实结合”的写法,主要是指把眼前实景抽象出特征,同他处(如经典风景、写景诗文、风景名画等)借景以及回忆、联想或想象的画面结合起来描绘,使笔底景致特征更鲜明,景象更丰腴、更生动、更有情味。 学子佳作 台 灯 宋佳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们“勤”“苦”努力的学习之路上,必须有一盏驱散夜色、照明指路的灯。 我就拥有一盏这样的台灯,还是我小时候爷爷专门为我做的。这盏台灯虽小巧玲珑却稳稳当当。灯座呈马蹄形,体积不大但很沉;灯罩是乳黄色的,像半个小皮球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