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大学之道》基础知识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5.2 《大学之道》基础知识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5.2 大学之道 基础知识 一、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诚 知至而后意诚(形容词,真诚)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连词,如果)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副词,确实,的确) 修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动词,修养,修行)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长,高) 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修造) 善 在止于至善(名词,美好的品德、行为) 京中有善口技者(动词,擅长,善于) 善刀而藏之(动词,揩拭) 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友好,亲善) 安 静而后能安(形容词,性情安和) 风雨不动安如山(形容词,安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形容词,安逸) 于 在止于至善(介词,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介词,在)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介词,与“至”连用,表示所述对象讫止范围) 以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连词,表示范围)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介词,把) 古今异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古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今义:高等学府。)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古义:到。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活用 在明明德(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 欲齐其家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欲正其心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欲诚其意者(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 (2)动词的活用 知止而后有定( 动词用作名词,停止的地方,文中指“至善”的境界) 句式积累 倒装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 置句,应为“古之于天下欲明明德者”) 二、常识积累 文学常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被尊为“经”。其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思维方法 名篇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名篇名句默写题多是要求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常见主要是指初高中学过的、《课程标准》推荐诵读的有关篇目中的名句。概而言之,“名篇名句”就是指那些具有永恒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其特点是思想性、艺术性与哲理性兼备,表现高远的人生境界和道德情操,展现社会生活的诗情画意之美。 对于名篇名句默写,在高考中,有如下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1 上下句提示型 命题形式2 情境规定型 着眼于“名篇名句默写”,应注意什么? 三步走 ①抛弃猜押侥幸心态:《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篇目就是学生必须“依标扣本”地强化识记的,不可心存侥幸,猜哪篇会考,押哪篇可能不考。 ②科学合理规划备考: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推荐背诵的篇目,尽管从前学习、背诵过,但数量仍然较大。所以要在高一、高二的学习阶段,就规划分配好时间,把背诵任务安排得越早越好,完成得越快越好。 ③强化书写的精准性:“名篇名句默写”既考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又考查其书写的精准,性。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书写训练,做到不写错字、别字。如苏东坡《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壑”和“嫠”字就很生僻难写,在学习中要重点识记。 四方法 关于理解性默写题,学生在填写时可借助题干中的“蛛丝马迹”或“暗示”而“选准句子”。具体方法如下: ①语意还原法:题中所填句子的语意(意译或赏析)已经被命题人拟好,学生只需要把命题人拟好的所填句子的语意还原成古诗文即可。 ②形象推断法:题干中有明显的形象(人、物、景等)提示,可以之“索骥”。 ③结构定位法:汉语言依靠组合关系而线性推进,句间有确定的逻辑结构,不妨借以“卡位”。 ④情感分析法:“诗言志”,诗歌要表达诗人的情感。若以此为切入点,也能事半功倍。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