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授课年级】:高二
【授课课型】:音乐鉴赏
【设计思路】: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情况,尤其是要了解德彪西在创立印象派音乐中做出的大胆尝试和伟大贡献。教学重难点是分析德彪西代表作品《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对于文学、绘画等的分析综合能力也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大多数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对音乐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听不好听?音乐情绪如何等上面。尤其是本节课是交响乐,交响乐更是学生望而却步的,学生不愿意去主动去听,总认为自己听不懂。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多种音乐风格体验,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和美术中各元素的结合比较,我把色彩作为主脉贯穿整个课堂。
印象主义音乐是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创新流派,我通过和美术、语文等学科的结合,引领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本课的导入我设计了通过欣赏印象主义绘画作品,让学生从视觉上知道印象主义流派追求的梦幻的美的艺术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来思考作曲家如何通过音乐技法来达到印象主义绘画所达到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以色彩贯穿整个课堂。
在分析《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中,课前通过一些专业的作曲软件和视频编辑大师等对音乐进行剪辑和加工,分成了引子——第一段音乐——第二段音乐——尾声四部分,用于分段学习作品。我在课堂中利用钢琴、长笛等乐器来辅助教学,让学生现场体会不同的音响色彩感觉。课上我安排学生模唱音乐作品主题,分析音乐要素的改变带给我们的音响色彩感受,用“唱”—“听”—“对比”等形式鉴赏作品,便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较为理性、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探究环节设计了通过听音乐进行即兴创作的手段让学生完整的聆听作品,这个过程中我使用了平板电脑、移动APP和双课堂的电子书包,通过双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在课上能够及时的进行反馈,我可以和所有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不同班级的作品也可以互相观摩学习。
在课的结束时,让学生集体朗读德彪西的一段经典文字,加深学生对德彪西及印象主义音乐精髓的理解,鼓励学生像德彪西学习,敢于挑战,敢于创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正能量。
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分析作品,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立见解,达到鉴赏乐曲的目的。为课后进一步欣赏、探究其他乐派的音乐作了一个很好的引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感受、体验德彪西作品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德彪西音乐创作中的充满个性的创作技巧和创新主义追求,能够感知德彪西音乐创作展现的思想境界,理解其审美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前学生的自学了解德彪西的生平、代表作及主要贡献;课堂学习过程以学生聆听、感受、对比探究交响素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为主,中间穿插教师讲授及学生展示,进而理解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分析并理解德彪西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特点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2.在知道德彪西生平及主要贡献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印象派音乐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分段聆听、鉴赏、对比探究德彪西的作品《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从旋律、节奏、配器、力度、和声、调式等音乐要素方面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一、教师练习弹奏全音音阶、平行五度、大小三和弦以及乐曲中的音乐主题等。
二、教师准备电子琴、乐谱等教学资料。
三、截取、搜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水中倒影》等作品的音视频资料,寻找相关图片,制作课件。
四、制作微视频。
五、为学生准备平板电脑用于课上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课前
上课前屏幕播放有关印象主义的微视频并同时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音乐教室坐下。(课前每人发一个平板电脑)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愉快、印象派特点的音乐环境,暗示课题。通过课前的微课学习,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授课作了一个有效的铺垫和渗透。]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导入
播放莫奈的《印象.日出》和组画《干草堆》,引导学生探索印象派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和美术中各元素的结合比较,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通过视觉的感受,让学生对印象主义风格有直观的感受,为后面印象派音乐的出现做铺垫。]
四、引出课题
1、播放《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引子部分
2、学生思考并讨论,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带给你怎样的色彩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通用技术_发现问题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设计的原则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通用技术_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通用技术_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通用技术_认识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通用技术_认识三视图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欧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贝多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非洲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非洲鼓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神奇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优质课鼓乐铿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