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年甜味剂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1. “减糖”概念持续升温,甜味剂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1.1. 产业政策+健康意识推动,替糖行业整体受益
健康概念成为全球热点,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近年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从 GDP 的 占比来看,2020 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为 1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占同期 GDP 比 重约 6%,与美国(19%)、日本(13%)等相比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预计 2020-2023 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11.7%。同时《“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 2030 年将超过 16 万亿元,重点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提倡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 量不高于 25g。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亦明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要求“以质量品牌 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补充和功 能性需求。
糖尿病患者持续增长,各国征收“糖税”加速减糖产业发展。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饮食模式向高脂肪、高热量、高糖膳食摄入的方向发展,更易引发慢性疾病,对健 康产生不良影响。根据 IDF 数据,2021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 5.37 亿人,中国患者 1.41 亿 人,预计至 2030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将达到 6.43 亿人,中国达 1.64 亿人。目前减少添 加糖的摄入日益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很多国家和地区均已将降糖提升到国家强制管控层 面,多国出台政策征收“糖税”加速了减糖食品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上市,低糖、替糖 食品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内无糖替糖的主要食品应用市场——无糖饮料市 场规模也由 2016 年的 31.2 亿元大幅增长至 2020 年的 117.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9.4%,中科院预计 2027 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 276 亿元。
图:全球 20-79 岁人群糖尿病患者数量
1.2.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天然甜味剂市占率快速提升
天然甜味剂零卡、无糖,甜价比较高。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国 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分为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其中合成类以三氯蔗糖、 甜蜜素、阿巴斯甜、安赛蜜等为主;天然类以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为主;糖醇类以木糖 醇和赤藓糖醇为主。此前由于人工合成甜味剂成本低、甜度高等特性占据了甜味剂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由于其存在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的可能,很多国家被限制或禁止了人工合成 甜味剂的使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甜味剂主要为糖醇类甜味剂(系采用淀粉或蔗糖等原料 通过发酵或加氢的方式获得)和天然无糖甜味剂(系纯天然植物来源提取获得)。甜菊糖 苷、罗汉果甜苷等天然无糖甜味剂,具有不含糖、甜度高、热量极低的特点,甜价比较高, 同时其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更加安全。
下游产品应用不断拓宽,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甜菊糖苷的应用在全球已经有 30 多年的 历史,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主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例如美国 FDA 的 GRAS 认 证。同时,长期以来的应用也获得了全球主流市场的认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绿色健康消 费的浪潮兴起,星巴克、百事、立顿、雀巢、可口可乐等全球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均开始逐 步放弃人工合成甜味剂转而采用天然甜味剂作为其产品的甜味成分。国外市场,根据英敏 特(Mintel)数据库,2010~2019 年,美国终端消费市场共上市小包装食糖产品 683 项,其 中蔗糖类产品 332 项,占比 49%;人工甜味剂复配产品 88 项,占比 13%;天然甜味剂复配 产品 263 项,占比 38%。自 2010 年起,天然甜味剂类新品占比由 2010 年的 30.19%逐步上 升至 2019 年的 50%,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全球来看,2010~2020 年间,天然甜味剂在 替糖产品的应用占比由 8.16%迅速增长至 29.41%。我们认为,随着人们对于甜味剂的来源 及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加强,对天然甜味剂需求还将高速增长。
预计 2026 年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达 279.4 亿美元,替代产能增量空间可观。根据 Valuates Reports 数据,至 2026 年全球天然甜味剂市场规模(包含糖醇类等非合成甜味剂)预计将从 2020 年的 224.9 亿美元增长到 279.4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7%。消费量方面,根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1 年全球总计糖消费量为 17190.8 万吨,假设天然甜味剂渗透率为 4%,8%,12%,以甜度为 300 计算,则需求量分别为 2.29,4.58,6.88 万吨,以甜菊糖苷 为例,截至 2020 年底国内甜菊糖苷产能仅超 8700 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