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2课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朗读能力;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认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衬托的手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大屏幕出示古今有关荷花的名句或诗歌。同时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莲花,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请学生回答作者对莲花形象描绘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描述。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语句,明确: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一种艺术概括方式,用联想把莲的形象与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要对号入座。
提问: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志向?
明确: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学生带着感情背诵课文。
三、合作探究,了解衬托的写作手法:
1.提问: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又写了菊花和牡丹呢?这对写“莲”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
教师点拨: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联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崇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
世人爱牡丹,其实是慕高贵,在他们眼里,牡丹是高贵的化身。我不爱牡丹只爱莲,不就表明“我”不贪慕富贵、名利吗?而这一切正是君子高贵品质之所在。所以牡丹对莲起到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2.学生质疑:“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如何理解“菊之爱”与“莲之爱”的不同?
教师点拨:“晋陶源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联系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知人论世,我们发现“菊之爱”有两层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作者写“菊之爱”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写菊是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3.归纳:在作者眼里,菊、牡丹、莲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生讨论明确:菊花象征隐士;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君子。
4.学生带着对莲的赞美之情读课文。
四、达标反馈,拓展延伸: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欢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喜欢_____,因为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