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
2.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掌握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2.解释下列词语
秀颀:美而高。颀,高。
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出自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二、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等。
他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著名的 作品有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他早年丧父,经常流离失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三、导入新课
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柳树,一幅是白杨树,同学们对比这两张图片谈自己的感受。
四、初读感知
1.通读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是以怎样的感情来抒写白杨树的?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赞美之情。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在这些赞美的语句中,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观察是由远及近,感情是由浅入深,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之情。
3.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外部形态:参天耸立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质朴)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4.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明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5.找出文中多次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 “不平凡”的含义。
明确。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显示它很平常;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显示它是不平凡的。
6.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7.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
8.课文的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9.学习象征手法。
《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五、研读课文
1.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第5-8段;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指名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
(1)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ppt VIP
- 南京天安锅炉安装有限公司公司锅炉安装改造维修管理制度.doc VIP
- 3.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pptx VIP
- 三生三世(C调吉他弹唱谱,张杰)吉他曲谱吉他弹奏吉他图谱.pdf VIP
- 学法大视野数学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答案.pdf VIP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六章.ppt VIP
- 南京天安锅炉安装有限公司锅炉安装通用工艺文件.doc VIP
- 寺院财务制度管理制度.docx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智驭未来AI工具辅助高效学习与科研(天津师范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docx VIP
- 24J331 地沟及盖板建筑图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