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docx

幼儿园: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小编说 不少人应该听过洪兰教授在2016年发表的火遍网络的TED演讲。在演讲中,她介绍男女大脑大不同,其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演讲,一下子拉近了脑科学与生活和教养方式之间的距离。 10月29日下午,在“金苹果论坛”现场,洪兰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孩子大脑发展密码与教养的艺术为主题的讲座,关于孩子的大脑开发,关于爱的科学与艺术,洪兰教授告诉大家:逼迫式学习难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学,偷着学学得最快;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人生是马拉松,跑到终点才是赢家;运动、游戏和阅读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她说,孩子是上天给你的福赐。0-6岁培养孩子习惯;6-12岁,培养孩子价值观;孩子上初中,不要看孩子隐私;孩子上高中,记得做决定时同孩子商量;孩子上大学,走入社会,就应该像风筝一样放飞他。 1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作为一名教育家,洪兰也曾是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曾任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她告诉大家,大人是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脑是怎么回事:以下这张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区域其实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黄色的部分是额叶,也具有大脑发展中最高级的整合功能,紫色和灰色交接的地方,是听觉值...... 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因为,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而大脑一旦损伤,人就会在生理机制上遭遇障碍,日后再怎么通过后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而从大脑发展的角度,洪兰教授说,每个人的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 (图: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 因此,学习的时候,神经回路会加强。 9个月婴儿会爬之后,开始探索,神经开始大量连接。 (图:最左边是刚出生婴儿的大脑,中间是三个月,最右边是两岁小孩的大脑神经连接。) 在她看来,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3岁定终身”等说法。 因为,人的大脑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大脑有可塑性,大脑不停因应外界需求而改变神经网路连接。“它的神经回路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马拉松,争的是终点,不是起点,要跑到终点才是贏家。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开窍慢,洪兰教授引用两句经典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学习是“学+习”。 别人学一次就会了,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2 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 “孩子有一生的时间需要学习,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于一时一刻,但是情绪处理不当,会使孩子厌恶上学,甚至产生负向人格。”洪兰教授告诉我们,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主动的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孩子想学,偷着学学得最快。 有的时候,你认为孩子具有某个缺点,这个时候也不要轻易去改变孩子,尤其不能让孩子有情绪障碍。 汶川地震后幸存者大脑结构图显示:这些人脑部主宰情绪、记忆功能的部分,在25天内就出现了变化,产生焦虑,忧郁或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等症状。 洪兰教授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负面情绪就会放大。 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改变大脑。 她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妈妈曾说过,马友友从来不会因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挨打,因为这位母亲深知,孩子如果挨打,就会对拉琴产生恐惧。 3 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言传身教,为什么身教这么重要?答案在于模仿的力量非常强大。 (图:模仿的力量)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与此同时,家长要支持孩子,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管教孩子。因为,父母所制定的规矩和限制并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相反的,这会形成一种规矩,让他们有安全感。 孩子最怕的是,家长今天和明天立的规矩不一样。 她说,我们是透过被人管理才学会管理自己。一开始没有外在的控制,内在的控制也不会产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讲座现场,她分享了一个实验结果:有实验曾追踪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到2008年,2008年到这些人38岁时候,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他们快乐和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因素,不是一般人认为的IQ和GPA(智商或者学业成绩),而是c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