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灯笼》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灯笼》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生字词。 2.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爱国之情。 4.以“灯笼”为线索,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5.品味语言,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2.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与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周庄的照片,说明照片的来源,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那么它还有着什么样的象征和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神龛( ) 司马懿( ) 幽悄( ) 争讼( ) 裴公( ) 斡旋( )静穆( ) 思慕( ) 熙熙然( ) 褪色( ) 怅惘( ) 霍骠姚( ) 垂珠联珑( ) 2.注意课下注释的词语 斡 旋:调停,调解。 家来:方言,即回家来。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幽悄 :幽深寂静。 3.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不散”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着这个线索作者写了哪些事? 线索:灯笼 以灯笼为线索,作者写了以下这些事: (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 (8)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三、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范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交流点拨】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 度来抒写 灯笼。 四.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 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 文章结尾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并评价。 【交流点拨】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 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五.理解语言 探究写法 1. 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2.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作者以“灯笼”为线索,顺着自己的思绪,具体记叙了记忆中一些和灯笼有关的事情。包括灯笼所承载的对祖父、母亲的情感,与灯笼相关的乡情民俗,以及现实社会中自己的一些感慨等,层层递进,使灯笼在文章中所承载的作者赋予其的含义一层层地展示出来。 1-2总写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回忆 3-6具体写对灯笼的一些回忆 (1 提着灯笼与祖父夜行2 上下学时母亲递灯3与灯笼有关的乡情民俗4 族姊出嫁时的情形) 7-11从文化的角度写作者由灯笼生发的联想 12抒发作者现实中的感慨愿上阵杀敌,报效祖国 六、课文小结 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自己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 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 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共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 板书设计: 灯笼 ----吴伯箫 形散而神不散 线索:灯笼 1-2总写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回忆 3-6具体写对灯笼的一些回忆 7-11从文化的角度写作者由灯笼生发的联想 12抒发作者现实中的感慨

文档评论(0)

180****05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