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对宇宙意识的思考(行业资料).docVIP

唐人对宇宙意识的思考(行业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人对宇宙意识的思考(行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行业资料”中“社科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17022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唐人对宇宙意识的思考 1 文2:唐人七律艺术发展趋势 6 一、初唐后期(650-712),七律的初创期 6 二、盛唐(713-755),七律的成熟期 7 三、中唐前期(756-770),七律的高峰期 9 四、中唐中期(771-804),七律的变化期 11 五、中唐后期(805-835),七律的繁荣期 13 六、晚唐前期(836-889),七律的再度繁盛期 16 七、晚唐后期(860-907),七律的通俗化期 19 参考文摘引言: 22 原创性声明(模板) 23 文章致谢(模板) 23 正文 唐人对宇宙意识的思考(行业资料) 文1:唐人对宇宙意识的思考 宇宙意识标识着直达本体的对周遭世界的认知。《淮南子·原道训》有“闳宇宙章三光。”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以喻天地。”宇宙即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而时间和空间是宇宙万物两种最基本存在形式。时间无穷无尽, 空间无边无际, 人就处在由时间和空间交织而成的网络中, 而无时不对时间和空间充满认知的困惑与渴望, 人类希望通过对宇宙的追问为存在找一个根据。维柯在《新科学·诗意的宇宙》中讲:“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 他们抬头仰望, 第一个观照对象就是天空……最后, 下界被认为是平原和山谷。”[1]先秦屈原的《天问》《远游》较早表达了对宇宙时空的感叹, 但这只是人类童年期对世界认知的好奇心, 还缺乏一种深度的理性追问。汉末古诗十九首常写到“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这种对人生的咏叹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贯注其中, 但更多地是源于汉末文人在社会大动乱背景下生存残酷、生命脆弱感的本能流露与抒怀。随后的魏晋、南北朝、隋, 因战乱频繁, 虽也时有对生命的感叹, 但都难以企及新的高度。 唐人对身处的世界投以深深热情与思考:“对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古今, 无所顾及地大胆探索, 纵情放肆地热烈讨论, 成为时代重要的审美方式。”[2]这种热爱思考的民族精神气质, 最终促成唐人对宇宙意识的追问由潜在变为显在。 刘希夷《代发白头翁》首发其轫。“洛阳儿女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人贵为万物灵长, 在浩瀚的宇宙中却如尘沙一粒, 生命如白驹过隙, 短暂而脆弱, 而美丽也是如此的短暂, 让人不堪重负。及至“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作为“一篇之警策”, 用“岁”和“年”两个字重叠, 表明了唐人对生命时限的极大关注, 脱去前人感叹的世俗味, 而将人生时限作为一个哲理的问题提出, 以“看似轻松的方式, 唱出了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普遍的沉重心声”[3]“从美的短暂中认识到永恒, 这里面潜藏着一种宇宙意识”[4] 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前人初步对宇宙的感叹已转化为一种深沉的宇宙意识。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 他和刘希夷一样大致生活在高宗时。但其诗中所写望月思家, 其追问“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一个个问号, 在由春、江、花、月、夜所营造的空旷而纯美的意境中, 却将思路追溯到人类与宇宙的起源, 其锋芒所向, 直指整个客观世界。而其结尾“思家”又圆满地回答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问题。闻一多先生评其为“更琼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廖阔、更宁静的境界!”“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 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爱情, 又有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 这是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5]。骆寒超《论〈春江花月夜〉的原型象征世界》[6]对原型意象“白”与“树”的分析, 也可作为此篇具有鲜明宇宙意识的佐证。他引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中“鲸鱼的白色”一节, “白色的象征意蕴是光明、永恒、超自然, 喻示着‘某一深不可测的宇宙秘密的令人费解的真相’”, 指出张若虚对月光之白的大肆渲染, 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象征氛围, 让心灵消融在白色里, 颓入宇宙神秘的永恒感里, 获得自身及与自身相联的众生一种莫可名状的永恒意蕴, 从而使身处世界在广度上作了横向扩展。“树”, 用J·E·瑟洛特在《象征词典》中的解释, 其象征意义在于表示宇宙生命:其连绵、生长、繁衍以及生养和更新的过程。它代表无穷无尽的生命, 因此相当于永生的象征。“月落摇情满江树”, 结尾回到“树”上, 其实和我们前述分析一样, 都回答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问题。这样, 在“有限”和“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