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VIP

《论语》十二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文明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及中国士人的最高人格理想理念。 理解《论语》中关于“学”的论述,进而理解儒家“下学上达”的思想内涵。 探究《论语》中有关“好学”的章句,总结孔门学习方法,以助益于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 结合《论语》中关于学习目的的部分章句,深化对“以学求仁”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分类、联系、整合的方法探究专题“《论语》中的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了解文明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及中国士人的最高人格理想理念。 轴心时代: 什么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轴心时代”这个概念。他说,“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选自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雅斯贝尔斯指出,轴心时代的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几乎都诞生了奠定各自文明基础的伟大思想家,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中国有孔子、老子等。这时,几大文明古国同时实现了思想文化上的超越与突破,由文化的原始阶段飞跃到高级阶段,各自形成特殊的文化传统。 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截止,一共约有550年的时间。其中,“从周平王东迁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三百〇三年”,为春秋时代;“春秋以下,迄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告成,其间共二百四十六年。即所谓战国时代。”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化,造成百家争鸣的大时代”。“人类历史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几乎都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诞生了奠定各自文明基础的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他们又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2、阅读下面的材料,在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后概括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 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主命,自是之后,众暴寡,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强伯。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第五》) 战争频仍 弱肉强食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 (西汉·刘向《战国策书录》) 道德沦丧 民生凋敝 力政(zhēnɡ):用武力征伐。 代兴:相继兴起。 (“五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更(ɡēnɡ):交替。更为主命:交替行驶盟主的政令。 暴:欺凌。 并:吞并。 篡:非法地夺取。 田氏篡齐:齐本姜姓之国,陈国的田完奔齐,其后代多任齐大臣,逐渐夺取政权,最终由田和自立为齐君,时在公元前403年。 三家分晋:晋国三个大臣魏斯、韩虔、赵籍瓜分晋国,建立魏、韩、赵三国,时在公元前453年。 捐:废弃。 贵:重视。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道德沦丧、民生凋敝、社会动荡、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是“大争之世,多事之时”。 3、请朗读下面的材料,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谈一谈你对先秦时期“士”的认识。 ⑴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⑵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孟子·梁惠王上》 ⑶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墨子·尚贤上》 ⑷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老子·第十五章》 参考译文: ⑴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⑵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士才能做到。 恒:长久,固定不变。 恒产,指能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 恒心,指守道不变的思想。 惟:副词,只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