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姜夔词意境解读
南宋词人姜夔以江西诗法入词,开宗立派,可谓是词坛文苑公认的一代翘楚,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其却颇有微词。他认为,姜夔的词格调虽高,却缺乏意境,“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甚至认为姜夔的名作《暗香》与《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著”。但对于姜夔词“意境有无”问题,学界也是众说纷纭,部分学者并不赞同王国维的观点。但是由于意境本身的虚无性,我们从中国传统理论角度分析词意境时,常常带有较多的个人文本体验,进行论述时往往主观情感较强,缺乏意境构建的客观依据。当下,认知诗学作为研究文学文本或文学话语的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新方向,从认知诗学的视域下深入分析姜夔的词作,或许能找寻到其意境建构的客观依据,也能在欣赏过程中对姜夔词作有更好的审美体验。文章将结合认知诗学从姜夔词意象的情致、词画面的外延以及词意境的隐性三个方面来解读姜夔的《疏影》。
一、姜夔词意象的情致
叶朗认为,王国维对其本人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是“境界”解释为“情景交融”,这在传统美学中其实是“意象”的概念。以其观点来看,王国维否认姜夔词意境的存在,其实是否认姜夔词意象的存在,是否认姜夔词物象所具有的某种宽泛性、不确定性以及无限性。但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来看《疏影》中的梅意象,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王国维的这种否认是有待商榷的。为方便行文分析,现将《疏影》全词摘录如下: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营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在词的上片出现了三类隐喻,梅花分别充当了目标域和源域。一类是“苔枝缀玉”。玉是源域,目标域是梅花,两者映射关系的构成源于我们大脑中的认知图式中已经有了玉石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等相关的语用知识。在词的下片中也出现了同样类型的隐喻,“不管盈盈”提供了一个拟人化的隐喻,以美人的姿态直接映射到梅的形态之上。因此当说“苔枝缀玉”或是“不管盈盈”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唤起自己大脑中已经结构化了的玉或是美人的形态美的认知,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即使不用辞藻去描绘梅花的形态之美,也可以通过这种隐喻表达式激发的联想而感受到这种美感。另一类则是“无言自倚修竹”。梅花的任何认知模型都不可能包括“无言”和“倚”这种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里其实是将一般被称为“拟人化”的普通文学概念隐喻发挥到了极致,源域是梅花,目标域是佳人,也可以视为是姜夔本人。梅花的形态美,梅花所处的清幽孤寂的环境及所折射出来的高洁品性都可以映射到“佳人”之上。第三类概念隐喻就更复杂了,昭君化作梅,梅是目標域;而昭君也代表着一种品行隐喻,昭君高洁的情操与唯美的悲剧色彩是我们认知领域已知的,昭君的品行映射到梅品再映射到姜夔笔下的“佳人”的品行,梅的“幽”与“独”或许也映射着“徽钦”的遗恨,这种连环相扣的构思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词的下片句句化用典故,而典故其实也算是一种高层次的隐喻。但是由于这种隐喻需要以文化语境为基础,只有具备足够丰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才能在事件暗示下充分扩充语境,从而获取到最佳关联进行相应的想象和映射,以推断出多种隐喻解释。所以,缺乏相关语料知识的人,往往无法体会到词句之外的情感。如在《疏影》中,“深宫旧事”三句以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映射了梅花凋零之景象,梅花凋落之景或也映射着北宋的破败前兆;“金屋藏娇”的典故中暗含着“阿娇比梅”的隐喻,从而映射出护梅之情,这种护梅之情也可以映射出诗人对于故国的绵绵爱意;而“玉龙哀曲”的典故则映射对梅凋落的怜惜,这种惜梅之情亦可映射诗人对北宋败亡的感概与沉痛。然而,如果缺乏宋徽宗《眼儿媚》的文化背景知识与北宋南宋之际的时代背景知识,这些进一步的映射是很难联想到的。一旦感知到相关的文化语境,那么,我们就能感受到典故在语境与时空的双重跨越之后在原有意义之外的新的隐喻义。《疏影》中的梅意象正是在典故的多重影响下,在呈现上有了多重表达,而这些典故的运用也给词增添了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就《疏影》中的梅意象而言,我们不仅能感受其作为物象应该呈现出来的形态、品性等方面的效果,还能感受到蕴含在梅意象背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寄托,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种隐含在物象之上的情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并非真的如王国维所评“无一语道著”,如果非要说没有,那就如叶嘉莹所说,也怪他自己不懂罢了。
二、姜夔词画面的外延
如果单以意象的“情景交融”说来判断姜夔词意境有无问题的话,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在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