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精美的壮锦.pdfVIP

【桂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精美的壮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美的壮锦。 上了些年纪的人或许都还依稀记得,上小学时曾学过《一幅壮锦》 这样一篇课文: 古时候,大山脚下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几间茅屋。茅屋里住有 一个妲布……妲布织得一手好壮锦。锦上织起的花草鸟兽,活鲜鲜的。 人家都买她的壮锦来做背带心、被窝面、床毡子。一家四口,就靠妲 布的一双手来过日子…… 这个流传于壮族地区的民间故事,不仅美丽 动人,而且布满了 浪漫主义的奇幻想象力。许多人也正是从这篇课文里认识了壮锦,感 知到了壮族文化。 196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之际,一曲《壮锦献给 毛主席》就曾唱响八桂大地。这首依据壮族民谣创作出的歌曲,表达 了壮乡人民对毛主席的仰慕之情,也深刻地反映出在当代人心目中, 壮锦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与象征。 壮锦“生产版图”的迁移 壮锦,作为壮族人民最瑰丽灿烂的文化制造之一,有着格外悠久 的历史。 壮人善织,古书上也是有记载的。《汉书·地理志》中,就有关 于壮家“男子耕农,种稻麻,好蚕桑织绩”的描绘。上世纪70年月, 考古工作者在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曾发掘出土了数 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便是壮族先人们在汉代就已把握了织锦技艺的 实证。 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唐代壮族人民所织出的 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都洛布、麻布、丝布等布料,被朝廷 列为贡品。 到了宋代,壮族的手工纺织业进一步进展,除平凡的布帛以外, 还消灭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北宋元丰年间,吕大防在四川设置 蜀锦院,织锦四种之中,即有广西锦(壮锦),列入上贡的锦帛之一, 可见壮锦之宝贵。明清时期,壮锦越来越兴盛,工艺也越来越成熟, 壮锦进展到了用多种颜色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颜色,在 民间更是已渐渐广泛使用。当时壮锦之盛,如《广西通志》中记载: “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 如花鸟状……”清人沈日霖在《粤西琐记》中描述:“壮妇手艺颇工, 染丝织锦五彩烂然……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那个时候编织壮 锦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壮锦更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 所谓“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柳绒 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 从清末民初开始,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纺织业的兴起,家庭作坊式 的壮锦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产量和产地开始收缩,壮锦的主要用 途也从日用品转为了装饰用织物。

文档评论(0)

小董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