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胸腹部腧穴 (二)腹部穴 △深刺腹部穴时,应缓慢、柔和,小幅度捻转,禁止提插。大动物针刺试验证明:用此法将腹腔脏器刺伤贯通后,仅出现不同程度的小出血点。如用提插与捻转并重手法时,就会扩大伤口引起大量出血,胃肠内容物溢出。 正常情况下膀胱在耻骨联合以下,但在膀胱充盈时,膀胱尖高出耻骨联合以上。所以,针刺中极等下腹穴时应排空膀胱,防止刺破膀胱。 孕妇禁刺或慎刺下腹穴,防止流产。 第30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三.背腰骶部腧穴 (一)背部穴 1.督脉穴:向上斜刺0.5~1寸。 针刺时透皮针下较轻松,到达棘间韧带后阻力增大;穿过黄韧带进入椎管后,阻力突然消失而出现落空感,这时应停止进针。如果再继续深刺,则可能刺伤脊髓,导致四肢瘫痪。 2.膀胱经穴: 第一侧线腧穴宜向内斜刺0.5~0.8寸;第二侧线腧穴宜向外斜刺0.5~0.8寸。 不宜直刺、深刺,防止刺伤肺。 第31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三.背腰骶部腧穴 (二)腰部穴 1.督脉穴: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2.膀胱经穴:直刺0.5~1寸。 腰部穴不可针刺太深;督脉穴针刺过深可刺伤脊髓,膀胱经穴针刺太深容易刺伤肾脏等组织器官。 第32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三.背腰骶部腧穴 (三)骶部穴 1.八髎 八髎穴与4对骶后孔对应。上髎可在髂后上棘内上缘与后正中线连线中点取穴,次髎可在髂后上棘内下缘与后正中线连线中点取穴,中髎可在次髎直下1.5厘米,距正中线1.5厘米处取穴,下髎可在中髎直下1.4厘米、距正中线1.4厘米处取穴。 八髎穴均应刺入骶后孔中,深度在1寸左右。 2.尾骶穴 长强:膝胸位取穴,沿尾骨与直肠之间斜刺0.5~1寸。针尖偏下则易刺伤直肠。 腰俞:俯卧位取穴,向上斜刺0.5~1寸。针刺过深或大幅度提插捣针,容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33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四.上肢和下肢穴位 (一)上肢穴 1.肩腋与上臂: ①肩部穴一般可针刺1~1.5寸。 ②上臂穴可直刺0.8~1.5寸。 肩井:直刺0.5~0.8寸,深刺易刺伤肺尖,孕妇慎用。 极泉:用押手扪住腋动脉,避开腋动脉刺入0.5~1寸,不宜提插捣针,防止刺伤腋部动静脉。 肩髃、肩髎:上臂外展上举时取穴,直刺0.5~1寸,肩髎可刺入更深(1~2寸)。 尺泽、曲泽:在肱二头肌腱两侧取穴,直刺0.5~1寸,或点刺放血,放血时刺浅小静脉,不能伤及动脉。 第34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四.上肢和下肢穴位 (一)上肢穴 2.前臂与手: ①前臂穴一般可直刺0.5~1.2寸(骨边列缺、偏历、养老、阳池、阳溪等穴除外)。 ②心包经前臂部穴注意不要刺伤正中神经。 ③心经前臂穴注意不要刺伤尺神经。 ④太渊穴避开桡动脉而刺。 ⑤合谷、后溪透穴时手法轻柔,不要伤及掌深弓。 ⑥手部穴位深度一般不超过1寸 第35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四.上肢和下肢穴位 (二)下肢穴 1.大腿穴 ①大腿部肌内丰厚,可适度深刺1~3寸,臀部可刺2~5寸。 ②环跳穴:侧卧屈股、伸下足、屈上足,直刺3寸左右。 ③气冲等穴注意避开动脉而刺。 2.小腿穴 ①一般直刺0.5~2寸; ②犊鼻穴取屈膝位,由外向内刺入0.5~1寸,留针时不能屈伸关节。 ③凡刺入关节腔的腧穴,手法应轻柔,不可损伤关节面,不可使关节液流出;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第36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四.上肢和下肢穴位 (二)下肢穴 3.足部穴 ①一般深度不超过1寸。 ②冲阳穴避开足背动脉而刺。 ③照海穴不宜偏向后侧,防止刺破胫后动静脉。 第37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总的来说,项部穴要注意方向与深度,防止刺伤延髓; 眼眶内穴要注意手法轻柔,勿大幅度捻转提插,防止出血; 胸背部穴位宜平刺或斜刺,不宜直刺、深刺,防止刺伤内脏。 四肢部穴位相对较为安全,除个别穴位注意不要损伤血管、神经外,大多数穴位都可以放心针刺。 第38页,共60页,2022年,5月20日,11点57分,星期六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一)表现 一.晕针 晕针指针刺过程中的晕厥现象。 1.轻度晕针: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细弱。 2.重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