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闫镛教授从肝郁论治消渴病经验撷要
【摘要】闫镛教授认为情志失调与消渴病(2型糖尿病)的关系日益密切,肝郁已成为影响消渴病(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闫镛教授善以疏肝解郁法治疗消渴病(2型糖尿病),同时配合润肺、清胃、滋肾之法,疗效显著。
【关键词】闫镛;消渴病;2型糖尿病;肝郁论治;疏肝解郁
【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0-0059-02
abstract:professoryanyongbelievesthattherelationshipbetweenmooddisorderandandquenchingdisease(type2diabetes)isincreasinglyclose,andliverdepressionhasbecomeanimportantfactoraffectingtheincidenceofquenchingdisease(type2diabetes).professoryanyongisgoodattreatingthirst-reducingdisease(type2diabetes)withliverrepellence,andhasremarkableefficacyinconjunctionwiththemethodoflung,gastricandkidney-killing.
keywords:yanyong;diabetes;treatmentofliverdepression;dispersingstagmatedlverqistagnation
中医学无2型糖尿病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消渴病”“脾瘅”范畴。《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消渴的临床症状、治则治法等;朱丹溪依据上、中、下三消分类法,指出上消者在肺、中消者在胃、下消者在肾,根据病变脏腑的不同,分别提出润肺、清胃、滋肾等基本治法。闫镛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几十载,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中医内科常见疑难杂症。闫镛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消渴病早期患者发病前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内伤史,在前人治疗消渴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肝论治消渴病(2型糖尿病),收到较好效果。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闫镛教授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肝的生理病理
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情志活动,调节气血运行,协调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促进脾胃运化,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体内部的气血、组织、器官、脏腑的运行处于正常状态。肝疏泄失常,出现气机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而不病”;肝之疏泄不及,又称“肝郁”,临证表现郁郁寡欢、沉默不语等。肝疏泄功能正常是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2肝失疏泄与消渴病(2型糖尿病)的关系
在临床上,不少消渴病(2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创伤史,并且知晓自己患消渴病(2型糖尿病)后,更会出现情志方面如烦恼、失望、恐惧、忧虑等肝脏疏泄异常的症状。《灵枢·本脏》[1]指出:“肝脆,则善病消痒、易伤”。闫镛教授认为肝为风木之脏,调畅情志,肝气冲和调达,则血脉得畅,机体脏腑功能协调,故不致病。若长期情志不疏,则肝易失疏泄,气机失调,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升降输布全身而郁滞,则致津枯而口渴,出现消渴症状。肝郁日久生热,则又耗伤肺胃气阴,导致或加重消渴症状;消渴日久,则损及肾阴,发为消渴肾病。
现代医学认为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直接参与人体的物质代谢、消化、吸收、维持血糖的平衡。若肝功能失调,可致人体代谢紊乱而致血糖升高。研究表明人处于焦虑状态时,血胰岛素含量减少;人在感到孤独、绝望、忧郁时,血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当生活情境和生活冲突消失,糖尿病人感到安全和满足时,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素需求量减少。以上研究表明情志活动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一定的影响[2]。周某在研究中发现长期代谢失调的高血糖、高蛋白质血症,可以反复刺激胰岛β细胞,使胰岛细胞劳损和衰竭,从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3]。可见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论肝与消渴的论点是一致的。长期情志抑郁,大怒伤肝,肝郁化火,上灼肺阴则见口渴多饮;中耗胃阴则见消谷善饥;下消肾阴,肾气虚衰,固摄无权而见尿频量多。《灵枢·五变》“怒则气逆,……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临证指南医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三消论》“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4]在消渴病的病变过程中,情绪不良也会导致病情的反复与加重,如张子和《儒门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