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生活指南.pdfVIP

数字时代的生活指南.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字时代的生活指南 在詹姆斯 ·格雷克的著作 《信息简史》的最后一章,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科技作家描 述了当代人特有的对信息的焦虑。 “作为当下的一种综合症, ‘信息疲劳’一词便在2009 年被OED收录: ‘由于暴露在过量信息当中而引致的漠然、冷淡或心力憔悴,尤其指由于 试图从媒体、Internet或工作中吸收过量信息而引致的压力’。有时,信息焦虑会与无聊 感同时出现,一种相当令人困惑的组合。”他还引用作家戴维 ·福斯特 ·华莱士的说法, 称之为 “全噪声”, “海量的可用事实、情景和观点构成了全噪声”。 阅读这本试图描述人类和信息相遇并试图处理和驾驭信息之历史的书,会让人感慨不 已。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处理信息的方法,发现我们曾经渴 求的,如今竟然带给我们困扰。当然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信息传递能力的增强和渠道的 便捷,同时也意味着噪音传递能力的增强和渠道的便捷。从非洲的鼓声到后来的印刷文 字、电报和电话,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渠道与介质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詹 姆斯 ·克雷格在书中列举了一个例子,电话刚刚出现时,人们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打电话 来立刻获悉刚刚结束的体育赛事的结果。于是很多人选择打电话到新闻机构去询问比赛的 结果。结果这让 《纽约时报》不堪重负。1929年, 《纽约时报》在头版登出告示,恳求自 己的读者, “请勿来电询问职业棒球世界大赛的比分。”今天受众和 《纽约时报》都发生 了变化。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看到比赛结果;另一方面, 《纽约时报》的困扰在 于,那些曾经蜂拥而至的读者正在慢慢流失。 另一方面我们则会感到熟悉。因为每一次新的传播介质出现之后,人们—尤其是知识 分子—都会感到巨大的焦虑,担心我们会被信息淹没。詹姆斯 ·克雷格说,2010年,曾获 得布克文学奖并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承认,自己已经 “深陷Twitter 圈中,就如同爱丽丝落入了兔子洞。”这种焦虑在文字出现时在苏格拉底 身上也曾表现出来。苏格拉底说: “这个发明结果会使学会文字的人们善忘,因为他们不 再努力记忆了。他们就信任文字,只凭外在的符号在认,并非凭内在的脑力回忆。”类似 的焦虑在印刷术发明之后、收音机发明之后、电视发明之后和互联网发明之后层出不穷。 刘易斯 ·芒福德在 1970年曾警告人类: “倘若我们自我不施加这种克制的话,书籍泛滥 将导致一种与普遍蒙昧无异的思想衰弱状态。”针对电视,尼尔·波兹曼提出的警告是 “娱乐致死”。针对互联网,尼古拉斯 ·卡尔担心的是它会让我们变蠢。而现在,通过伟 大的乔布斯发明的智能手机,人们已经开始将注意力以分钟为单位在使用。互联网企业家 们则推波助澜:Twitter、微信、微博、LINE……谁能抢夺到注意力,谁就能赢得估值。 第1页 共3页1 作家威廉 ·鲍尔斯在2011年出版的作品 《哈姆雷特的黑莓:走出拥挤的数字房间》 试图提出一种数字时代的生活指南。当然,我们可以用后见者的眼光发现,今天数字房间 的拥挤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威廉 ·鲍尔斯写作这本书时的情景:黑莓已经过时了,苹果和三 星在统治人们的碎片时间;给人造成困扰的电子邮件和Google算什么,今天Twitter、微 信已经随时都会把人拉进移动互联的世界了。不过,困扰却是相同的: “其一,因为我一 刻不停地工作,没有闲暇时间,所以那些本可以触发灵感的机会都从指缝间悄悄地溜走。 待在屏幕前的生活,一天天变得匆忙而肤浅,大脑好像永远在经历着交通堵塞。其二,我 的精力主要花在了网上,因此独处的时间大幅减少,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身边的人和 事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诱惑着我们—上网吧!上网吧!变革即将到来,每个人都睡 在大街上,准备第一时间迎接变革的曙光。” 威廉 ·鲍尔斯选择的方法也是回到历史。他试图从过往的哲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方法 中找到借鉴。他们分别是:柏拉图、塞内加、古登堡、莎士比亚、富兰克林以及麦克卢 汉。 柏拉图的方法是距离。柏拉图记录苏格拉底和裴德若的对话,喜欢城市的苏格拉底唯 一一次出城,是同裴德若的这次谈话。他们探讨 “在技术剧变的背景下,人类该采用哪种 交流方式为佳”。正是在这次谈话中,苏格拉底告诉裴德若, “写作是很可怕的发明,写 下来的思想,不像说话那样能实时传播、自由改变。对话是条双行道,写作却是单向街, 一旦观点被记录下来,它就固定了。” 在裴德若这一章谈话中,柏拉图为我们指明了对付数字忙

文档评论(0)

软件定制,课程辅导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计算机三级持证人

专注于工具类软件定制,解放双手,提高工作效率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09日上传了计算机三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