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该是贯穿课堂的骨架,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更是拓展教材的深度与广度的有效途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丰富情   感呢?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学,让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文本搭建桥梁,探究问题。记得上《曹刿论战》一文时,学生对那位颇具政治远见、军事才干的曹刿好评不已,而对鲁庄公则泛泛而谈。“同学们,我用‘政治无知,军事无能’这八个字评论鲁庄公可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纷纷:有的说:“他能让一介草民曹刿参与论战,说明他能广开言路”;有的说:“曹刿说他是‘肉食者鄙’,还说了‘小惠’‘小信’这样刺耳的忠言,他都接受了,说明他虚怀若谷,心胸宽广。”还有人说:“鲁庄公亲临作战现场,深入实际,还甘当配角,让人‘掌旗’。”有的学生还说:“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作战部署。”“最重要的是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问其故’,虚心向内行请   教……”听着学生精彩纷呈的发言,我会心地笑了。是的,这样的问题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入剖析了人物的内心。   二、设计提升学生情感的问题   翻看中学语文教材,不乏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情感信息的文章:这里有足够深沉的爱、有对人民赤诚的情感;这里有相思之苦、有莫逆之交;这里有金刚怒目式的拍案而起,也有细雨肥肥的低徊柔婉……面對如此丰盈美丽的情感,我们怎能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调动情感呢?   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我就文中“但是他哽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向学生发问:“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很多话要说,为什么会‘哽住了’呢?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一抛出,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最后一刻即将结束,从此他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失望、痛苦、悲愤已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有人说:“想到马上就要离开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他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还有学生深情地说:“人在极度悲伤的时候,往往说不出话来。就像苏轼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写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而这样的表述不是就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吗?”“‘爱之深才会痛之切’,正如艾青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哽住了’恰好是韩麦尔先生深沉的爱国之情啊。”有位学生颇为动情地说。听着学生越来越动情的描述,我感到学生已经和文本合二为一了。   三、设计能散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设计能发散思维的问题,往往会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项链》时,我抓住文中唯一议论之处:“人生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以此为突破口,牵一句而动全文,提出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小事”,为什么可以“成全”或“败坏”你的一生?当探讨到这一“小事”造成的是不是悲剧时,学生反应强烈,有的说:“因为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有着根深蒂固的虚荣心,就注定了一场悲剧,留给我们更多的劝诫!”有的说:“虚荣心也不一定就是坏事,相反,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励人上进,关键是把握度!”没想到有位学生却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难道这篇小说是一个有关虚荣心话题的讨论吗?”于是,教师便让学生以书面形式继续小说主题的探讨,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设计学生有困惑的问题   用问题解决困惑,用问题带动质疑、探究,定会起到拨云见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上《木兰诗》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写木兰代父从军,却从“叹息”写起,这不是贬低了木兰吗?学生经过熟读深思后说:“木兰本来就是一个女孩,耕种织布,没有参加过战争,自然会担心。这样写,不但没有贬低木兰,反而让木兰的形象更真实,品相更可贵。”还有学生说:“木兰不是没有担心和忧虑的,她和普通人一样有这样那样的犹豫,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代父从军,更能表现出她与众不同的英雄气概。”   老师课堂上抛出一个有效问题,就如同给平静的湖面掷出一枚石子,必然会荡起层层涟漪;教师课堂上一个问题的指引,往往能打通学生理解上的关卡,学生心中定会披荆斩棘地在思维的花园里任意徜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巧设问题,语文课堂还会开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花!   编辑杜元元

文档评论(0)

亦起学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湖北亦贤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1023MA4F181CX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