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米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玉米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控   摘要对玉米螟、玉米叶螨以及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蝼蛄等甘肃地区玉米主要虫害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玉米虫害;地下害虫;发生;防治;甘肃   中图分类号:s43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2-013-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06   abstractthemaizepestsingansuprovince,includingcornborer,cornleafmiteandundergroundpestssuchasgrubs,cutwormsandmolecrickets,weredescribedintermsofdamagesymptoms,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occurrenceregularity,andthecorrespondingcontrolmethodsweresummarized.   keywordscornpests;undergroundpests;occurrence;control;gansuprovince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可用作发展畜牧业、轻工、医药工业的优质原料。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2017年,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百万公顷,占全省粮食种植总面积的35%,已成为甘肃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饲兼用作物。玉米产量品质进一步优化提升,在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各地作物种植布局、耕作制度、玉米种植模式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玉米害虫种类和危害特点有较大的变化,发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鉴此,文中对玉米螟、玉米叶螨以及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蝼蛄等甘肃地区玉米主要虫害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方法,旨在为减小虫害对甘肃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1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作为甘肃玉米生产中的重要虫害,玉米螟在甘肃各地均有分布,虫田率和虫株率分别可达61.4%和22.4%。   玉米心叶期发生的幼虫,常集中到心叶丛中咬食嫩叶。玉米抽雄后,危害穗柄及茎秆,破坏营养物质的运输,影响雌穗的发育和子粒的灌浆。穗期发生的螟害,绝大部分集中到雌穗顶端的花丝丛中取食危害,造成果穗伤口,不仅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还能加重穗腐病的发生。   1.1形态   玉米螟雄蛾体长10~13mm,翅展20~30mm,前翅黄褐色,有2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2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体色比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5mm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中线较明显,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   1.2发生   玉米螟的发生代数随纬度有显著的差异,在甘肃地区1年发生2~3代。海拔越高,发生代数越少。玉米螟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越冬,第2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d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d,喜欢在离地50cm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虫大多数为5龄,3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4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比较重。   1.3防治   冬季或者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茬,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玉米心叶开始发现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没有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kg、水150kg、粘土250kg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者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在雌穗顶部进行防治。   2玉米叶螨   玉米叶螨,又名红蜘蛛。甘肃地区玉米叶螨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主要吸食叶片、嫩梢的汁液,尤以嫩叶为害为重;叶片受害初期为淡绿色,后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呈灰白色而失去光泽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