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摘要介绍了肥西县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具体包括池塘选择及建设、防逃设施和防鸟网设施建设、人工繁殖、产卵孵化、苗种培育、放苗前准备工作、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泥鰍池塘生态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鰍;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安徽肥西
中图分类号s966.4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05-0208-01
泥鳅池塘生态养殖主要是合理利用池塘的水体和饵料,利用泥鳅和其他鱼类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发挥养殖品种之间的互相作用,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产量的目的。2014-2017年,肥西县廖渡村开展了台湾泥鳅池塘育苗试验和商品泥鳅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将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池塘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池塘基本条件
1.1池塘选择
所选池塘由廖渡村农田改造而成,靠近丰乐河畔,田块平整,地势平坦,土质为黏性土壤。水源来自丰乐河,周围无污染源,水质清新,满足养殖需求。
1.2池塘标准
池塘长90~110m、宽22~25m、深1.2~1.5m;正常保水位达0.9m以上,田块四周埂加宽达1.5m以上,基地中间生产道路宽达3m以上;此外,在池塘两端开挖进、排水口,通过pvc水管控制水位。进、排水口要用尼龙筛绢作拦鱼栅,进水口应高出水面20cm以上。
1.3防逃设施
在池塘内侧设置防逃网,网目不大于10目,用料是尼龙网,间隔3~4m固定1根木桩,木桩高度1.6m以上,埋入土中0.3m,尼龙网高出水面0.3~0.4m以上。
1.4防鸟网设施
在泥鳅苗种放养前,池塘的上方通过尼龙绳和竹杆等固定,离水面上方0.6m处覆盖防鸟网,防鸟网在池塘四周与防逃网联结,达到无死角全覆盖凹。
2泥鳅养殖技术
2.1人工繁殖
台湾泥鳅雌亲本来源于本场,雄亲本通过外地选购。亲本规格达到10~16尾/kg,经过前期强化培育,达到繁殖要求后,开始进行人工催产。选用的药品是绒促性素(hcg)。配制方法:1kg雌性泥鳅亲本用药2万国际单位,雄性减半,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背部肌肉注射法,注射量为0.2~0.4ml/尾。
2.2产卵孵化
2.2.1人工授精。台湾泥鳅由于个体较大,自然授精成功率较低,基本上采用人工授精。将注射后的亲本及时放入产卵池中待产,一般经过10h以后可达到人工授精要求。先给雌性泥鳅进行体表脱水,把泥鳅卵子挤入溶器中,再取出雄鰍精囊,进行人工授精。
2.2.2孵化。泥鳅卵通过脱脂后,放人孵化槽水体中,最佳孵化水温为25~28c,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孵化率和成活率,水温温差不宜超过+3c。刚孵化出泥鳅苗全长仅为3.0~3.5mm,吻端具粘着器,能做简单的游动,此时是泥鳅幼苗下塘的最佳时期。
2.3苗种培育
采用常规方法培育苗种。前期将豆浆加鸡蛋黄作为泥鳅苗种开口饵料,3~4d后水体中出现红色色带,表示有大量的枝角类、桡足类和草履虫等,蛋黄停用21。10d后,魚苗能够喂食粉料,豆浆逐步停用。粉料用含量36个以上的蛋白较好。
3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3.1清塘消毒
鱼种下塘前10~15d,要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进行全池高浓度消毒。
3.2水质培育
消毒后,放苗前3~4d,施放有机肥225kg/hm2、生石灰150kg/hm2,加水深至0.3~0.4m,以培养天然饵料,待池塘水色变绿、透明度为0.2m左右后投放鳅苗。
3.3鳅种放养
放养品种是台湾泥鰍,来源于本场的苗种基地。5-6月,当水温稳定在20c以上、苗种培育到3cm以上时即可投放,要求苗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鳅苗的放养密度为27.0万~30.0万尾/hm2。在鳅池中可搭养鲢、鳙等中,上层鱼类600尾左右。
4饲养管理
4.1饲料投喂
建议用泥鳅专用彭化料。泥鰍的摄食与水温有直接关系,前期是泥鳅苗种生长高峰期,建议使用高蛋白饵料。进人7月以后,可以投喂常规料,水温在20~23c时,每天投喂3~4次;水温为25~28c时,每天投喂6~8次;水温超过30°c时,减少投喂次数。在生长期内应根据水温、天气的变化适当调整投喂次数,阴雨天可减少次数或停食。
4.2水质调控
台湾泥鳅喜肥水。苗种下塘后,前期可根据水质肥瘦合理施肥,以培养枝角类、昆虫幼体、丝蚯蚓和藻类等天然饵料。池水透明度保持在15cem左右即可。当水色过浓或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