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摘要:临泽县博物馆在近年来考古工作中出土一批汉代铜镜,铜镜制作精美、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明显,对当地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泽;出土;汉镜;价值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建河西四郡,县境设昭武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改昭武县为临泽县。近年来,临泽县博物馆在考古工作中发掘的汉晋墓葬中数次出土汉镜,为了解河西地区汉代铜镜的种类、特点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显得弥足珍贵。
1四虺四乳纹铜镜
1枚。馆藏号lb0404,2010年出土于临泽县黄家湾滩墓群。直径10.2厘米,厚0.25厘米,钮径1.5厘米,缘宽1厘米。圆形,半球形钮,八内向连弧文钮座。钮座外两周栉齿纹圈带内为主题纹饰,四枚乳钉间四虺躯体两端内卷,呈s状,四虺身躯两侧各有一只小鸟纹,四乳与主题纹饰呈环绕式排列,宽素缘(图1)。
2昭明连弧纹镜共2枚。
馆藏号lb1012,2018年出土于沙河镇西寨村。直径12厘米,厚0.7厘米,钮径1.5厘米,缘宽1.1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为平素弦纹和八内向连弧纹,连弧纹间以短弧线连接。两周栉齿纹间为一周铭文,铭文内容为“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不泄”,字间以“而”字作为符号间隔,宽素缘(图2)。该镜铭文字体比较方整,与汉代铜印印文的缪篆如出一辙,特别是字与字之间夹着“而”字,使整个铭文呈现出一种固有的韵律美[1]。
馆藏号lb1013,2018年出土于沙河镇西寨村。直径12.5厘米,厚0.5厘米,钮径1.4厘米,缘宽1厘米。圆形,圆钮,并蒂十二联珠纹钮座。座外饰一周凸弦纹与内向八连弧纹,连弧纹间以短弧线连接,并以三短线为一组与钮座相连。外圈两周栉齿纹间为一周铭文,内容为“内清质以而昭明,光而辉象夫日月,心忽而穆忠,然雍而不泄”。宽素缘。该铜镜铭文字体为篆隶式变体,似篆似隶,字体活泼,流畅秀美,可以窥探汉代字体从篆书向隶书蜕变的迹印,对研究汉文学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图3)。
3日光连弧纹镜
1枚。馆藏号lb1034,直径8厘米,厚0.5厘米,钮径1.2厘米,缘宽1厘米。2018年出土于沙河镇西寨村。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与外围八内向连弧纹由四组短斜线纹和短弧线纹连接,两周栉齿纹之间有一周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字体瘦长,非篆非隶,字之间补以“e”形涡纹或“田”字形符号。宽素缘。日光镜是汉代铜镜的主要种类,临泽县周边县市发掘出土的数量较多,这也反映出当时河西走廊的经济、社会比较富足和稳定(图4)。
4四乳龙虎文镜共2枚。
馆藏号lb1002,直径12.5厘米,厚0.5厘米,钮径1.4厘米,缘宽1.6厘米。2018年出土于沙河镇西寨村。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两周栉齿纹间为主纹饰,四枚乳钉间分别饰有二龙二虎纹,龙虎为奔跑状。龙虎纹外有栉齿纹带,紧接宽镜缘,整器线条灵动流转,极富韵律感。宽素缘(图5)。
馆藏号lb1028,直径11厘米,厚0.5厘米,纽径1.4厘米,缘宽1.5厘米。2018年出土于沙河镇西寨村。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四组三短线纹和四组双弧线纹与凸宽弦纹相连,外围两周栉齿纹间为主纹饰,四枚乳钉间分别饰有二龙二虎纹,龙虎均为奔跑状,龙虎纹外有栉齿纹带,宽素缘(图6)。
5博局纹镜
1枚。馆藏编号lb1009,直径11.8厘米,厚0.4厘米,钮径1.5厘米,缘宽1.8厘米。2018年出土于沙河镇西寨村。圆形,圆钮,柿蒂形钮座。座外为双线方框,四边各向外伸出一个t形符号与外圈l形符号相对,t形符号两侧各有一枚乳钉,方框四角与v形符号相对,将镜面分为四个单元。其外为栉齿纹一周。宽缘上为两周锯齿纹中间夹一周双线波折纹。其他主体纹饰因腐蚀严重不易辨識(图7)。
6位至三公镜
1枚。馆藏编号lb0216,2010年出土于临泽县黄家湾滩墓群。圆形,圆钮,圆形钮座。钮座上下有铭文“位至三公”四字。铭文两侧分别装饰有短折线纹以及浅平雕龙、凤纹各一只,外围饰有一周栉齿纹。素缘。直径9.2厘米,厚0.3厘米,纽径1.5厘米,缘宽1厘米(图8)。汉代铜镜上“位至三公”虽是一种吉祥用语,但它又是当时人们社会观念的体现,当作对子女的厚望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此类铜镜从东汉一直流行到六朝时期,在《六安出土铜镜》《洛阳出土铜镜》等书中均有收录[1]。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铜镜向西传播,逐渐成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