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得残荷听雨声   《红楼梦》第四十回,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诗人在深秋时对盛夏之美的祭奠,如此悼亡之情,让人明白美不可永存,令人心生无奈与悲痛。   当见证过一个事物从美得不可方物到消亡的过程后,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其盛时的怀念、追思甚至祭奠。清凈、通透如李笠翁,亦逃不脱“悼念美”的宿命。他将庭院中被淹死的两株树制成窗,再细细点缀上梅花的痕迹。他在《闲情偶寄》中说道:“余尚盼梅窗成精乎?独垂泪矣。”想来,那梅花在李笠翁心中亦是美得不可言喻的存在,所以他才让梅的灵魂以另一种形式得以永生。   义山残荷听雨,笠翁残梅造窗,不失为风雅美谈隽永无边。故,对美的祭奠,是崇高感性的体现,实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五十多年前,葬身于太平湖的老舍,正是以一种缄默的姿态,为一个不知美、不惜美、更不祭奠美的时代殉葬,那是非常态、非人情的现象,是大美消散后,只余下丑恶。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了给人看。”读王开岭的《古典之殇》,能体会他对旧时风物之美的悼念,熠耀群飞的场景早已不复,陆羽倾慕的西江水早已干涸,他说他“承受不起这一份沉重的美的伤亡”,但他笔耕不辍,仿佛在用血挥就一部亡灵序曲。再看《霸王别姬》,现实如刀锋般将所有的情感之美一寸寸地割裂,令观者痛彻心扉。然而,这些“将美毁了”的作品为何能深入人心?也许是因为破碎的美比完整的美更为真实、更为深刻,正如同古往今来不少人从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下,变得落魄、狼狈,但从他们支离破碎的人生中,我们依然能窥见另一种美。因而,在祭奠美的过程中,我们善于缅怀,勤于思考,美的消亡让我们悲痛,也让我们享受“残酷”的境界。   当然,祭奠美并不代表着我们乐于接受美的消亡,诸如“汤显祖墓擅自被挖”一类的新闻本不该闯入大众的视线,多的应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观者落泪”这样的报道。此外,除却“葬花式”的祭奠,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去走古人走过的路,登黄鹤楼,寻张怀民,歌《满庭芳》,扛锄葬花,残荷听雨,湖心看雪。如此,我们也是美的灵魂摆渡人了。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