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项以培育适龄壮秧、稀植浅栽和合理运筹肥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一、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优点   1.省水   旱育秧播种时,浇一次“走马水”,三叶期前一般不浇水,三叶期后遇干旱浇二、三次“走马水”,每次灌水30方左右,总灌水不超过120方,比水育秧节水80%以上。   2.秧苗素质好   (1)根系活力强。水稻旱育秧是指在育秧时秧田不淹水、而采取湿润灌溉方式的育秧方法。该方法接近在旱地土壤环境中培育秧苗,稻田通气性好、含氧量多,促进秧苗根系发达、根毛增多、活力增强。据测定,旱秧根系生长量、发根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比水育秧高,且旱育栽培根系在田间横向分布均匀,白根多,85%左右的根系集中在0-12厘米耕层。   (2)秧苗植株矮壮。由于旱育水分相对较少,地上部生长变慢,植株矮壮。旱秧比湿润秧苗矮3.6%,叶挺变短,叶片变窄,但叶片表面粗糙,绒毛多,叶肉变厚,单株绿叶数增多,百株地上部干物重增加67.90%,分蘖株率增加12.6%,是一种茎基扁蒲的多蘖壮秧。   (3)抗逆性强。旱育秧苗单株叶面积小,减少了蒸腾面积。据测定,旱壮秧的含水量较低,一般为植株干重的70%-75%,比常规湿润秧低10%左右,其自由水量减少、束缚水量增加、组织结构严密、体内高能营养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常规湿润秧,因此其抗逆性强,有利于水稻早播早插,缓解双季稻区“双抢”的季节矛盾,为早稻迟熟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晚稻早插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大了温光资源的利用程度。   3.插秧后返青快   旱育秧苗比水育秧苗拔秧時用的拉力小,植伤轻,插秧后发根力强、缓苗快,无明显缓苗期。   4.大田分蘖早、成穗率高,结实性好   由于旱育秧根系发达,发根力强,又是带土移栽,植伤少,移栽后几乎没有返青期,分蘖发生早、分蘖节位低。据研究,旱育苗不仅根系发达、深扎,同时还在根系周围带有大量旱生根系,增强了吸水吸肥能力,增大了吸收面积。到了结实期,根系也能保持较高活力,维持植株活棵至成熟,有利于增穗、增粒、增重。旱育稀植水稻群体分蘖发展平稳,个体分蘖旺盛,个体壮,群体稳,成穗率高。同时在稀植的栽培条件下,单株的营养条件(根际营养和光合积累)得到改善,无论是主穗还是分蘖均较健壮,为形成大穗、大粒,提高结实率打下了基础。   二、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   选用具有增产潜力的中晚熟品种。   2.整地、配方施肥   建造肥沃、疏松深厚的旱地苗床,是培育壮秧的基础。秧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旱田,土壤要疏松肥沃、透水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供肥供水能力强;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n、p、k,尤其n、p配合施用更为重要。一般亩施土杂肥3000—4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或复合肥,30—50公斤,锌肥1.5公斤。   旱育秧苗三叶期后,秧根遇到埋头坷垃,易透风落干,出现青枯死苗。因此,整细整实秧田是解决旱秧田青枯死苗的主要措施。一般采用年前冬耕冻垡,翌春顶凌耙地,解冻后耕二犁,再耙细、耙实、整平,整成上松下实,没有埋头坷垃。   3.种子处理   播前用育苗灵或多菌灵等浸种,防止水稻恶苗病等病害。   4.稀播育壮秧   适宜的播种量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措施。一般壤土地亩播量25—35公斤,粘土地亩播30—40公斤,高产田秧田播量可降到20—25公斤/亩。   5.加强秧田管理   出苗前以保温保湿为目标,床土不干不喷水;出苗后至三叶期前一般不浇水,床土以干燥为主,保证秧苗根系健壮生长,控制地上部生长,增强秧苗抗逆性。如遇干旱,可喷湿润水;三叶期后至移栽前,也要以控水为主,遇到严重干旱(叶片卷筒,第二天早晨叶片不吐水)时,应浇“跑马水”,严禁大量灌水和积水。并根据苗情酌量追施肥料,或喷施1—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拔秧前3—5天酌情追施“送嫁肥”,每亩施尿素或复合肥4—5公斤。秧田出现杂草时,于一叶一心期前亩用50%杀草丹乳油300—5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或在杂草一叶一心后用敌稗1公斤兑水50公斤喷雾。出现病虫害如蝼蛄、蓟马等要及时用药防治。   三、稀植高产的原因   传统的稻作技术,一直采取密植一多穗一高产的技术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模式使产量达到500-550公斤/亩还是可行的,要进一步提高单产却很难。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与之相反的技术模式,即稀植一大穗一高产。   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讲,创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