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药理学》复习笔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执业药师《中药药理学》复习笔记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药理学》复习笔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药理学》考试相关的复 习笔记,提供给大家复习备考。 泻心汤药理作用 ①抗缺氧作用《四川中医》(1988;8 :5) :实验表明,本方水醇法 提取液对常压下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钠等引起的急性缺氧现象,有 明显对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降低脑耗氧量、 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减小整体细胞耗氧量有关。 ②抗凝血作用《中成药研究》 (1988;6 :24) :据实验,本方具有 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作用。认为可用于某些血管梗塞性疾病。 清热泻火药|天花粉 【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微甘而润,并兼行散,入肺、胃经, 为清润消肿排脓之品。既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液、润肺燥,又能消肿 痛、排疮脓而疗疮治伤。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 末,水或醋调敷。疮肿未脓可消,已脓可溃,脓多促排,脓尽不用。 用注射剂需作皮试。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润,故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孕 妇忌服。反乌头,不宜与乌头、草乌、附子同用。 桑实的性状|主治|性味 药材性状: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 长 1-2cm,直径0.5-0.8cm.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 小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 气微,味微酸而甜。 性味归经:寒;甘、酸;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 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熬膏;生啖或浸酒。外用:适量。 浸水洗。 禁忌:脾胃虚寒便溏者慎服。 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 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 应用技术科学。其内容涉及中药类专业的诸多课程以及现代制药理论 和技术,既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又具有紧密联系生 产和临床的实用性,还具有传统剂型和现代制剂理论的统一性。该课 程既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药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中药研究、生 产、流通和应用等各类人才必须具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中医、中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药药剂学的 理论和技术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作为中医药理论的 .重要 组成部分,中药药剂学在中药制剂研究、生产和医疗实践中具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防治疾病以证为基础,强调证、法、方、药 间的紧密联系及辨证立法后的选药组方。这就决定了中药剂型设计必 须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同时也决定了中药制剂具有以下基本特 点与要求:①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并能联系组方药物的成分与药理 进行相关解析;②制剂工艺应关注组方药物尤其君药、臣药中有效部位 或活性成分的转移率;③质量标准制定,除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 要求外,应首选君、臣药中的有效或活性成分作为定性鉴别和含量控 制指标,同时尽量考虑以多成分作为指标;④药效学研究应建立符合中 医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药动学研究宜应用药理或毒理效应法;⑤临床 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 辛凉解表药蔓荆子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苦微寒,升浮行散,既人膀胱经,又人肝胃 经。主散头面部风热、清利头目而治头面部诸疾。兼祛经络风邪而疗 痹痛拘急。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主治病证】 (1)风热头痛头昏,牙痛。 (2)风热目赤肿痛或目昏多泪。 (3)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打碎;或浸酒、人丸散。外用: 适量,煎汤熏洗。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