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在环形磁芯上用漆包线绕一个耦合电感,初级60匝,次级30匝,如图所示。; 在环形磁芯上用漆包线绕一个耦合电感,初级60匝,次级30匝,如图所示。; 在耦合电感的次级上,可以观察到正弦波形,其幅度约为初级电压的一半。; 用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观察耦合电感初级和次级线圈上的正弦电压波形,它们的相位是相同的。; 当我们改变次级线圈的绕向时,耦合电感初级和次级线圈上电压波形的相位是相反的。; 为了区别这两种情况,需确定耦???电感的同名端,图示耦合电感线圈的两个红色(或绿色)端钮是一对同名端。当初次级电压参考方向的正极都在同名端时,它们的相位相同。;10.1 互感;10.1 互感;10.1 互感;10.1 互感;10.1 互感;10.1 互感;五: 确定同名端的方法; (3) 同名端的实验测定:;+; 工程上为了定量地描述 2 个耦合线圈的耦合紧密程度,定义耦合因数 k 如下:;当 k=1 时,称之为全耦合现象。;§10-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顺向串联的另一种等效电路;–;反向串联的另一种等效电路; 将 2 个互感线圈顺接一次,再反接一次,分别测出顺接与反接时各自的总等效阻抗 Z顺 和 Z反 ,;1)同侧并联——并联且同名端连接在同一个结点上;*;2) 异侧并联——并联且同名端连接在不同的结点上;*;1)同(异)侧并联时的去耦等效电路;2)去耦等效(两电感有公共端);(b) 非同名端接在一起;3)受控源等效电路;例10.1 已知如图,求入端阻抗 Z=?;M;M;+;+;+;M12;此题也可先作出去耦等效电路,再列方程(一对一对消) :;§10-3 空心变压器;§10-3 空心变压器;列写上图 KVL 方程:;引入阻抗;+;副边等效电路的另一形式;此时负载获得的功率: ;解:方法(1):回路法。;1.理想变压器 ; 综上可知理想变压器是一种特殊的无损耗全耦合变压器,其电路图形符号如下,并且其原边和副边的电压和电流总满足下列关系:;1) 功率性质: ; 2)阻抗变换性质 ; 3)两种特殊情况 ;解:;+;例10.8;方法(2)阻抗变换;方法(3)戴维南等效;求Req: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