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回顾钢轨折断引发的铁路安全事故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事故经过
1987年8月23日7时34分,由兰州站发出的1818次货物列车在陇海线兰州东—桑园间穿越十里山二号隧道时(该隧道里程K1725+326.3—K1725+505.7,全长179.4m),在K1725公里437.5米钢轨接头处,机后6、7位油罐车脱轨颠覆,8位--23位16个油罐车近900吨油在隧道内起火燃烧(根据《列车编组顺序表》1-2节是机械油;3节是汽油;4节是机械油;5-10节是柴油;13-28节是汽油,因此1818次是以油罐车为主的列车),火焰从东西两个隧道口窜出高达30米,线路行车中断,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并作指示,经铁道部、甘肃省、兰州铁路局领导亲临指挥,在人民解放军驻兰部队及武警、公安、兰州市各单位大力支持下,历经九天八夜灭火、起复、加固维修,于1987年8月31日17时30分开通线路,恢复运行。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事故调查
造成损失:虽经过紧急抢救,但烈火依旧燃烧了一昼夜,中断陇海线天兰段行车201小时56分,三名押运人员死亡,报废货车车辆23辆,隧道裂损179米,损坏线路763米,直接经济损失240万元。
事故调查及处理:经查,本次事故发生前13分钟,即1818次列车通过之前,187次旅客列车通过该处时,列车发生了强烈震动,险些造成旅客列车倾覆,此时该处双侧夹板已经折断。当1818次列车通过此处时,由于机车车轮强力冲击,导致距轨端412mm处钢轨折断,整段长400mm的钢轨翻落道床,列车随即脱轨,因钢轨存在疲劳损伤,没有及时发现和更换,造成钢轨折断,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定兰州局全部责任,相关责任人均受到问责和处分。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事故视频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为了防止钢轨折断,铁路工务部门专门成立了钢轨探伤工(现改为无损检测员)这一工种。日常检测过程中,发现钢轨重伤后,应及时上报调度及相关线路工区,由线路工区对伤损钢轨进行更换。
事故经过
事故经过:2000年10月17日,英国一列高速列车以185Km/h的速度从伦敦Kings’Cross到Leeds的途中,在通过曲线时发生脱轨事故。整个11节车厢的列车后面8节车厢脱轨,2节几乎完全倾覆,车厢遭到严重破坏。令人特别注意的是在第一个裂纹后面的35m钢轨碎裂成300多块,裂纹继续向前延伸了40多米,另有长约54m的钢轨存在类似裂纹。事故后,英国对所有线路进行了全面仔细的检查,在许多明显看得出有裂纹的钢轨处设置了检查点,许多车次被取消了,个别列车限速8Km/h,旅行时间是原来的2到3倍。客流涌向公路和航空,导致公路堵塞,航班定购一空。这次脱轨事故引起强烈社会公愤、管理恐慌。
造成损失:车上乘客182人,70人受伤,4人死亡,4人伤势严重。
事故原因:脱轨原因是由曲线外股钢轨折断引起。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事情经过
2017年9月13日3时37分,惠州工务段汕尾探伤车间汕尾探伤工区班长陈园在杭深线普宁-葵潭区间进行周期性焊缝探伤作业时,发现上行K1390+090右股现场焊焊缝内侧轨底有一条长50mm、深8mm的斜裂纹,已达重伤标准,立即向段调度报告,段调度立即安排汕尾线路车间到现场处理,于4时38分处理完毕,后将钢轨运至红海焊轨厂进行落锤解剖,断裂面与现场判别一致。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通报嘉奖
立功:陈园同志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及时发现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隐患,成功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确保了高铁的运输安全。
授奖:为弘扬陈园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高度的安全意识,原广铁集团及惠州工务段对其进行了表彰,并给予奖励5000元,并号召全体铁路职工向陈园同志学习。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匠人匠心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希望广大同学都老一辈的探伤工作者学习,学好技术,精益求精,用匠人精神保证铁路运行安全!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钢轨探伤发展历程
交通强国 · 铁路先行
发展历程
有关铁路钢轨探伤的应用研究早在1887年就已开始。1927年,Elmer Sprrey博士应美国铁路联盟的要求,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辆基于漏磁检测原理的轨道探伤车,但漏磁检测法只能探测钢轨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没有广泛推广。前苏联CoxoГoB(萨哈诺夫)于1929年提出利用超声波来研究物体内部结构和缺陷,1936年他首次完成了实验研究工作,当时采用的是连续波穿透法,但由于分辨力差而未用于工程实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脉冲技术的发展,大大刺激和推动了超声波检测的进步,随后1944和1946年分别由美国和英国开发出了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并逐步用于钢铁、造船和机械制造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速公路路基石方爆破专项施工方案[优秀方案].pdf VIP
-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制度.pdf VIP
- 空气和氧气(考点讲义)-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pdf VIP
- 重庆某高速公路合同段500KV超高压电塔及输电线路下路基爆破施工防护方案.pdf VIP
- 公顷的认识 课件.ppt
-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
- 临近高速公路石方爆破施工防护方案模板.doc VIP
- 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五四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100套x.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