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环境溶解氧课件.pptVIP

环境溶解氧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 鱼类呼吸耗氧 一般只占10%~15%,载鱼量大可达20% 4. 底质耗氧 底质中无机还原性物质如H2S、NH3等及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所消耗的氧气 池塘具体情况不同,底质耗氧也不尽相同。目前,在计算有关鱼池耗氧中,底质耗氧常计61mgO2/(m2.h),即1.46gO2/(m2.d) 以上几种耗氧因子,所占比例各人计算不同 例:池鱼呼吸耗氧20%,水呼吸耗氧71%,底质耗氧9%,其余可忽略不计 四、决定水中溶氧实际含量的因素P、R P and R, which determine the actual content of DO in waters 1. P、R的含义 水中DO的来源与消耗是决定水中DO实际含量的一对矛盾,来源与消耗中,哪些矛盾是最主要的? 来源:光合作用增氧 消耗:小型生物、浮游动植物等呼吸耗氧 P代表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增氧总量,或表示一类光合自养生物的生长速度(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 R代表水呼吸耗氧总量或表示水体中单纯依靠有机物和溶氧来生长繁殖的一类呼吸异养生物的生长速度(Respiration,呼吸作用) 2. 决定P、R相对大小的因素 营养物质的类型(有机还是无机形式) 光照条件 例:刚给池塘施有机肥后,以有机物作营养的生物(细菌),有充足有机物作营养而大量繁殖,这一过程大量消耗氧气 同时,由于水体中有机物的↑,水浑浊度↑,光照条件受限制,又由于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快,因此这时靠光照和无机盐来繁殖的自养生物(浮游植物)则受到严重限制 这样表现为总的结果:细菌生物量大幅度↑,藻类和绿色植物生物量↓ ●刚施有机肥:有机物浓度高 细菌↗ 光照差,藻类生物量↘ DO↘ RP(决定实际含量) 鱼池施入有机肥之后,容易造成缺氧 ●经一段时间,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分解矿化,浓度逐步↓,水中无机盐含量变得很高,水质也较清晰,光照条件较好,藻类和绿色植物生长繁殖有利,光合作用强烈,而异养生物则受营养条件限制,明显衰落。这时总结果是: 有机物浓度↘ 藻类↗ 无机物浓度↗,光照条件较好,细菌↘ DO↗ P R 第二节 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Section 2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溶氧的分布:同一时刻、同一水体不同水层、水区的溶氧差别 溶氧的变化:同一水体、同一水层、水区在不同时刻溶氧差别 表层——DO高 表层DO高,底层相对较低,中间水层有一急剧减少的变化,形成所谓跃变层,DO垂直↓ 1. 垂直分布 vertical distribution ①白天 中层——跃变层DO↓ 底层——DO低 日较差大的原因 表层——PR 光照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DO不断↑,在表层水中积累,浓度↑ 底层——RP 水温低,水体正分层,表层高浓度DO,只能靠分子扩散缓慢向底层迁移,且底层光照较弱 中间“跃变层”——P≈R 温度↓快,水的密度较上层迅速变化,水浮力↑,由表层落下的有机物(碎屑)达这一水层后沉降速度↓,使这层截留较多有机物,为细菌繁殖提供良好营养条件,耗氧量明显大于表层 然而,“跃变层”与表层距离较近,表层高浓度DO可通过扩散得到一些补充,因此这一层不至于严重缺氧,但也不易达饱和浓度 ②夜晚 特点:表层DO大幅↓,上下水层DO较均一 a. RP:光合作用停止,主要为呼吸耗氧 b. 表水层受气温变化影响,密度变大,形成密度流,发生垂直流转,所以较均一 c. 风力的影响:水陆散热程度不同,在水面形成风,促进水体上、下层循环流转,水体分层打破,氧趋向于分布均一 ③ 清晨 特点:整个水体DO都低,经一夜RP耗氧作用,minDO出现 2. DO的水平分布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水平分布: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水层、不同水区的DO的变化 造成水体DO水平分布不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①风的影响 从图看出:当水体中DO垂直分布不均时,如受到风的吹动,则出现水平分布不均,下风处DO高,上风处DO低 再如曾有测定 早晨6:30 上风处3.33mg/L 下风处3.33mg/L 下午18:30 上风处12.2mg/L 下风处16.9mg/L 上下风处DO水平分布不均,垂直分布不均是基本前提 ②池塘进出水处 对于池塘设置网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DO的日变化 ①表底层的共同特点 a. 晨→傍晚 DO↑ 表层PR,DO↑ ↑ 底层P R ,DO↑ b. 傍晚→夜间→晨 表底层都是P=0,RP,晨DO出现极小值 ②不同点 表水层:白天PR是由夜间的RP转化来,故溶氧表现为大幅↑,日差较大 底层:虽是P R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