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17课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17课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 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 2、师:了解了这一信息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师:你们都是由爱心的孩子.在加拿大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叫瑞恩,当他了解到这些后,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梦想的力量》。再读。 二、初读课文,概览“梦想”: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我们自己去读去感悟去发现。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承载了瑞恩的梦想。 生自由读文,划找句子。 2、师:哪几句话承载了瑞恩的梦想? 生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生2:我找到的句子在12自然段:“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师:在刚才的浏览中,你们的速度很快,这会很有用。 3、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师:老师把最有代表性的两句呈现在大屏幕上: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师:读这两个句子,上下比照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句子中“孩子”、“每一个人”字体颜色变红。) 师:你在读书的时候善于发现细微之处。 4、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文中哪个自然段非常直白地告诉我们了? 生:第17自然段。 短短两年时间,瑞恩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5、师:请大家凭借读书卡,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生借助读书卡梳理梦想实现之路。 交流,分五步: 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师:从最初的梦想到打出30口井,瑞恩的梦想实现了。他的梦想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灵。在座的每一位都会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叹:“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板书:巨大) 三、板块探究,感悟“梦想”: 师: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找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并在旁边写写你的阅读感触。 生再次默读课文,自主划找、品读、批注感悟:为什么说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板块一】激励自己 1、师:许多人都特别关注第6自然段。这是特别值得关注,因为它蕴含着第一个原因。 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师:说说为什么说这段话能体现梦想的力量很大? 2、师:快速地圈一圈,瑞恩一共做了哪几件事?圈是一门学问,要圈关键词,可圈可不圈的我们坚决不圈。 生圈关键词。 生交流五件事:吸尘、擦窗、捡松果、捡树枝、考好成绩得奖励。 (课件出示。) 3、师:就这样,瑞恩为实现“挣足70元钱”这个梦想不懈努力着。同学们,这是瑞恩为了挣足70元钱做的所有事吗?他只做了这五件事吗?从哪儿看出来? 生:省略号。 师:省略号有研究嘛?在一个会读书的孩子的眼里,这省略号可不是简单的六个点,而是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为了实现梦想,瑞恩还有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生闭眼想象。 师:把刚才浮现在你眼前的画面说出来,用上句式说说,你仿佛看到了…… 出示句式:当( 谁 )在( 干什么 )的时候,瑞恩在( 在干什么 )。 生用句式交流。 师:为什么不把35件事都罗列出来呢? 4、师:我们都是有水平的读者,哪怕不写出来,可以从哪个标点想象出来? 我们写作文时,千万不要全写出来,要选典型事例,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5、师:一个六岁的男孩为了实现梦想,自觉地做着一件又一件这样的事。我们不得不感叹:梦想的力量是多么巨大!那是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梦想,就会不断激励自己! 【板块二】感化他人 1、师:梦想不但能激励自己,还会感动他人!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梦想还可以“感动他人”? 生浏览后交流。 2、师:读读第10段,你有什么疑问? 生:25元这么一点钱,为什么要用支票? 当我读到25元时,心生疑问。请你分析分析,这25元是怎么来的?会是什么人捐的呢? 3、师:不猜了。关于这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