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第2版)PPT课件(全).pptx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第2版)PPT课件(全).pptx

  1. 1、本文档共3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调查 方 法 与 实 践 (一) ;2;目 录;4;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调查方法?;2.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意义与作用;7;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意义与作用是;二、怎样才能学好《社会调查方法》课;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重视阅读,见多才能识广 ● 学用结合,在“学”中 “研究”, 在“研究”中“学” ● 学画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能 ;利用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做法;13;目 录;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社会调查的概念:;2.对社会调查???念的解析;3. 对概念解析之后的启示;第五,调查的内容或称之为课题的领域可基本概括为 两大类:“社情”和“民意”;社会调查的直 接对象就是“人”和“物”; 第六,正确地选择对“团体现象”具有代表性或典型 性的调查对象,是调查最终能否达到其目的的 关键之一; 第七,调查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二、社会调查的作用;三、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时间维度; 根据调查内容分类 行政性调查 社会问题调查 学术性调查 民意调查 市场调查 ┅┅;四、社会调查的一般过程;1. 选题阶段;2. 准备阶段;3.调查阶段;4. 分析研究阶段;5. 总结阶段;五、社会调查应遵循的道德伦理;31;目 录;一、选题——确定社会调查的题目;3. 自选课题的选题原则;4.选题的过程;二、文献回顾 ——社会调查的基础与前导;2. 文献回顾对社会调查的作用;4.文献回顾的主要任务;5.考察资料的科学性——体验“研读”;三、社会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2. 社会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一、抽样调查的概念;明确调查内容特征、意向性和行为 明确调查的抽样思路 制定问卷、观察表格或访问提纲 确定调查场所和时间安排 确定调查人员组成及调查员的选拔与培训 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和安排;两种研究方式的设计;45;目 录;3.抽样调查的局限性;二、抽样调查数据的特点;2.抽样调查数据的特点;(2)统计量服从一定的理论分布;三、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理论依据;2.数学的视角;(2)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是以大量的观察为客观背景,指出了随机现象的基本规律。因此,只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个别的偶然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相互抵消、相互补偿,从而显示出总体的规律性。;四、抽样调查的过程;五、统计分析的有力工具——SPSS;57;目 录;一、问卷的结构与类型;3. 问卷的类型;二、概念的操作化 ——问卷设计的基础;2.有效测量的标准;3.测量水平与数据类型;定名变量:交通工具 汽车、船、飞机;4. 测量误差;二、概念的操作化概述;1. 概念的抽象定义与概念的操作定义 概念的操作定义 用一系列可以观察、可以测量的事物、现象和方法,对抽象概念做出界定和说明。 2. 概念操作化的意义 概念操作化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桥梁 概念操作化有利于研究问题的深入 概念操作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概念操作化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2.概念操作化的步骤与方法;(3)几点说明;三、问卷的质量标准;2. 问卷的效度;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4.提高信度与效度的途径;四、问卷的形成过程; 五、问卷主体的编制;2. 问题内容的分类;3. 问题的编写;4.封闭式题目答案的编写;79;目 录;一、抽 样 概 述;2.抽样阶段的主要工作与程序;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3. 设计抽样方案的原则 (1)抽样的随机性原则 (2)样本结构要与总体相近,样本量要足以做出统计处理。 (3)正确处理调查精度与调查费用之间的关系,遵从抽样效果最优原则。 ;二、一阶段概率抽样;三、多阶段概率抽样; 3.多阶段混合抽样法 4. 户内抽样 ;四、非概率抽样;五、样本容量的确定;2.确定样本量的步骤;六、抽样框误差 ——抽样设计中的非抽样误差;92;目 录;一、自填式问卷法;二、自填式问卷法中的无回答误差;三、结构式的当面访谈法;3. 对结构式当面访谈的评析;(2)结构式当面访谈的局限性;四、结构式电话访谈;五、结构式访谈的质量保证体系;六、搜集数据的混合模式;六、网络调查法;3.网络调查的利与弊;(2)网络调查的局限性;105;目 录;107;一、对答卷的审核与编码;(2)编码的具体操作方法; 多选题的编码 ;

文档评论(0)

粱州牧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收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12007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